减字木兰花 · 赠徐君猷三侍人之庆姬

· 苏轼
天真雅丽,容态温柔心性慧。响亮歌喉,遏住行云翠不收。 妙词佳曲,啭出新声能断续。重客多情,满劝金卮玉手擎。
拼音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鐘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端己《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後阕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後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鐘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後阕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鐘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後阕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前後阕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百一字,前阕五平韵,後阕七平韵。兹陈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减字木兰花》四字句与七字句相间,句句用韵,仄韵与平韵交互,每两句为一意群,词意转折,适於各种题材,故宋人用此调者极多。《梅苑》李子正词名《减兰》。徐介轩词名《木兰香》。《髙丽史·乐志》名《天下乐令》。 题注:傅注本及元延祐本俱未收,唯见明吴讷钞宋曾至游辑《东坡词拾遗》。 遏住行云:龙楡生笺引《列子·卷五·〈汤问·薛谭学讴〉》:「薛谭学讴於秦靑,未穷靑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靑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靑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lì),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重(zhòng)客:犹贵客也。《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唐·王子安《梓州郪(Cī)县兜率寺浮图碑》:「陶潜彭泽,自得高人; 王吉临邛,仍延重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徐君猷(yóu):人名。
  • 遏(è)住:阻止,拦住。
  • 行云:流动的云。
  • 翠:这里指歌声如翠鸟之鸣般动听。
  • 啭(zhuàn):鸟宛转地鸣叫。

翻译

天真优雅而美丽,容貌姿态温柔,心地聪慧。有着响亮的歌喉,能让流动的云朵停下而鸣叫之声不停。美妙的词和好的曲子,婉转地唱出新鲜的声音且能时断时续。尊贵的客人很多情,满满地劝酒,用玉手举着金杯。

赏析

这首词主要描写了徐君猷的一位侍女庆姬,通过对她容貌姿态、心性、歌喉、演唱技巧以及与客人相处等方面的刻画,生动地展现出一位美丽聪慧且能歌善舞的女子形象。词中运用了如“遏住行云”等夸张而富有想象力的表达,突出了庆姬歌声的美妙。整体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韵味,充分体现了苏轼词作的独特风格。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