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 左思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 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 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拼音

《咏史》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一组咏史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组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历代诗评家对这组诗评价很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习习:微风和煦的样子。
  • 翮(hé):鸟的翅膀。
  • 隅(yú):角落。
  • 落落:形容孤高。
  • 枳棘:枳木与棘木,多刺的树木。

翻译

和暖微风中那笼中的鸟,展翅却只能碰到笼子四角。孤高落寞的穷巷之士,守着影子独守空屋。出门没有通畅的道路,多刺的枳棘阻塞了路途中间。谋计策略被抛弃不被采用,孤独呆滞就像那干枯池塘中的鱼。向外望去没有一点俸禄,向内看没有一斗存粮。亲戚也还相互轻视,朋友也一天天疏远。苏秦向北去游说,李斯向西去上书。俯仰之间就获得了荣华,瞬间又变得凋零枯败。在河中饮水只求填满肚子,富足了也不期望更多。在树林中栖息只占一根树枝,这可以成为通达之士的楷模。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穷困不得志之士的同情和对追名逐利现象的批判。诗中用笼中鸟比喻受到限制的贫寒之士,用枳棘塞途象征他们处境艰难、出路被阻。接着通过描述他们的贫困现状和被亲友冷落,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现实和世态炎凉。然后以苏秦、李斯的例子说明荣华富贵的无常。最后通过“饮河期满腹”“巢林栖一枝”表达知足常乐的观点和对高洁品性的追求。整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既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也给人以思索。

左思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诗人。左思家世儒学,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彦雍,起于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等。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泰始八年(272年)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间王司马颙部将张方进攻洛阳,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有《左太冲集》。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