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 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拼音

所属合集

#白露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冽冽:形容秋风寒冷刺骨,发音为(liè liè)。
  • 白露为朝霜:早晨的露水凝结成霜,发音为(bái lù wéi zhāo shuāng)。
  • 柔条:柔软的枝条,指树枝。
  • :这里指坚韧,发音为(jìng)。
  • 皦皦:明亮的样子,发音为(jiǎo jiǎo)。
  • 披轩:打开窗户,轩指窗户。
  • 嗷嗷:形容鸟鸣声,发音为(áo áo)。
  • 块然:孤独的样子,发音为(kuài rán)。
  • 壮齿:年轻力壮的时候,齿指年纪。
  • 恒居:长久居住。

翻译

秋风多么冷峻刺骨啊,清晨的露水已经凝结成霜。 柔软的枝条在一日之间变得坚硬,绿叶也日夜变换,开始泛黄。 明亮的月亮从云层后升起,洒下皎洁的月光。 我打开窗子,面对着前院,清晨的大雁在天空翱翔。 胸怀壮志却只能局限于四海之内,孤独地守在空荡荡的厅堂。 年轻力壮的日子不会永远持续,随着岁月流逝,常常满怀感慨。

赏析

左思的这首《杂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通过秋风、白露、霜叶和明月等意象,展现了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流转。诗人以自然景象象征人生,秋风的凛冽象征人生的艰难,绿叶的黄落则寓意青春的消逝。同时,诗人借早晨雁鸣与自身的孤独形成对比,表达了壮志未酬、时光荏苒的无奈与感慨。整体上,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命运的深深思考。

左思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诗人。左思家世儒学,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彦雍,起于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等。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泰始八年(272年)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间王司马颙部将张方进攻洛阳,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有《左太冲集》。 ► 19篇诗文

左思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