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 左思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拼音

《咏史》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一组咏史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组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历代诗评家对这组诗评价很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济济:形容众多的样子,此处指京城人口众多。
  • 赫赫:显赫,形容地位显贵。
  • 冠盖:古代官员的帽子和车盖,象征权势。
  • :遮蔽,此处指权势笼罩。
  • 朱轮:红色的车轮,古代高级官员的车辆。
  • :直至,穿过。
  • 金张馆:西汉时期权贵金日磾、张安世的府邸,后泛指贵族聚会之处。
  • 许史庐:东汉时期名臣许劭、许靖兄弟的居所,也是士人交往之地。
  •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富人家中乐器演奏,暗示豪门贵族的生活。
  • 寂寂:冷清,形容杨子宅无人问津。
  • 卿相:古代高级官员,如宰相。
  • 寥寥:空荡荡,形容空旷无人。
  • 玄虚:深奥难测的道理,此处可能指道家哲学。
  • 宣尼:孔子的别称。
  • :符合,依照。
  • 相如:司马相如,汉代大辞赋家。

翻译

繁华的京城之内,权贵们显赫居住, 权杖与华盖下,红轮车驶过宽阔的大街。 早晨聚集在金张馆,夜晚歇息于许史的豪宅, 南边传来钟磬声,北面则是笙竽的悠扬。 杨子的府邸静悄悄,大门前没有达官显贵的车马。 空旷的庭院中,谈论的却是玄妙的哲理。 他们的言论遵循孔子的教诲,辞赋如同司马相如般华丽。 千年之后,他们的英名依然在各地流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京城的权贵生活,通过对比杨子宅的冷清,展现了社会阶层的鲜明差异。左思通过对金张馆、许史庐等权贵聚居地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社会上层的奢华与热闹,而杨子宅的寂寂无声则反衬出权贵之外的普通人生活的平淡与低调。同时,诗人也赞美了这些权贵的知识素养,他们不仅追求物质享受,还注重精神追求,如崇尚孔子的教诲和模仿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整首诗寓言性强,借咏史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左思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诗人。左思家世儒学,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彦雍,起于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等。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泰始八年(272年)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间王司马颙部将张方进攻洛阳,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有《左太冲集》。 ► 19篇诗文

左思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