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晚秋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拼音

所属合集

#白露 #九月

赏析

八月白露时节,早晚秋风都多了,荷枝也衰败了,倒在池中。手攀着青枫树,脚底下踩着黄芦草。我这苍老的容颜,冷落在这秋天的怀抱中。 哥哥在淮楚,弟弟在蜀道,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呢?我望着浩荡的烟波出神。 这个秋日,白露时节,白居易出外赏景,却感受到秋日的寒凉,他想起远在他乡的兄弟,何时还能在见面呢?秋天,果然是个思念的季节。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露降:指八月节气,白露已降,天气转凉。
  • 水方老:湖水开始变得清澈见底,如同衰老的人体肌肤。
  • 旦夕:早晚。
  • 衰荷:凋零的荷花。
  • 倾倒:形容荷叶因枯萎而倾斜。
  • 青枫树:秋季的青枫树叶。
  • 黄芦草:黄色的芦苇草。
  • 惨澹:形容面容憔悴、脸色暗淡。
  • 冷落:孤寂、无人问津。
  • 淮楚:淮河以南,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 蜀道:古代四川的道路,这里代指蜀地。
  • 浩浩:形容湖面广阔,烟波浩渺。

翻译

八月里白露已降,湖中的水显得更加清浅。早晚秋风吹过,那原本挺立的荷花大部分已经倾斜。我攀着青枫的枝干,脚踩着黄色的芦苇丛,脸上满是憔悴,心中充满孤寂。兄弟们分别在淮河和蜀道那边,离我万里之遥,不知何时才能重逢,眼前只有那烟波浩渺的湖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湖晚秋的景象,通过“白露降”、“衰荷倾倒”等细节,展现出季节的转换和生命的凋零。诗人以自我为视角,手攀枫树,足踏芦草,寓情于景,表达了自己面对岁月流转和亲人分隔的孤独与凄凉。"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通过兄弟们的远行,强化了诗人的思亲之情和对团聚的渴望。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平易近人和深情厚意。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