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咏史》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一组咏史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组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历代诗评家对这组诗评价很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段干木:战国时魏国人,隐居不仕。
- 偃息:安卧。
- 藩:保卫。
- 鲁仲连:战国末期齐国人,帮助赵国解邯郸之围,却拒绝封赏。
- 不羁:不受拘束。
- 绁(xiè):系,拴。
- 珪: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拿的一种玉器。
翻译
我希望能像段干木那样,安卧着保卫魏国君主。我仰慕鲁仲连,谈笑间就让秦军退兵。当世人看重那不受拘束的品性,遭遇危难时能够排解纠纷。建立功业后以接受赏赐为耻,高尚的节操卓越超群。面对官印不肯系挂,面对玉珪怎肯占有。成串的印玺在庭前闪耀,与这些相比就如同浮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段干木和鲁仲连的钦佩与向往之情。诗中赞扬了他们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如段干木的安贫乐道、保卫君主,鲁仲连的在谈笑间退敌的智慧与勇气,以及他们功成不受赏的高节。诗人通过对他们的歌颂,反映出自己对高尚人格和自由不羁精神的追求。同时,诗中通过对比印玺等世俗的荣耀如同浮云,进一步凸显了这种高尚情操的可贵。整首诗简洁明快,意向鲜明,生动地展示了诗人的理想和价值观。
左思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诗人。左思家世儒学,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彦雍,起于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等。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泰始八年(272年)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间王司马颙部将张方进攻洛阳,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有《左太冲集》。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