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名句
译文
闲着无事就靠坐着胡床,从庾公楼的窗子朝外望去,只见诸峰如千朵鲜花开放。和哪个一同倚坐?明月、清风、我(或他)。
别驾通判一来,有唱自然有和,酬唱赠答。你还了解吗?深悉吗?自从你的到来,那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享受,自然是你我各一半了。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调名用南朝江文通《咏美人春游诗》:「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蘋。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行人成息驾,争拟洛川神。」冯正中《荫绿围红》阕为创调之作,唐五代人多不用此调,而宋人用之极多。南宋汪彦章名篇《新月娟娟》阕与冯体同,为宋人通用之体。黄知稼和作序云:「汪藻彦章出守泉南,移知宣城,内不自得,乃赋词云:『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元《太平乐府》注「仙吕宫」。高拭词注「黄钟宫」。《正音谱》注「仙吕调」。宋王黄州词名《点樱桃》;王梅溪词名《十八香》;张东泽词有「邀月过南浦」句,名《南浦月》;又有「遥隔沙头雨」句,名《沙头雨》;韩涧泉词有「更约寻瑶草」句,名《寻瑶草》。《清真集》入「仙吕调」。此调九句,仄韵,七句用韵,韵密;以四个四言句为,辅以三个五言句,一个七言句,一个三言句,故调平缓凝重,适表苦涩之情。东坡五首用以酬赠、写景和节令,表情亦苦涩,如「筝声远,鬓雲吹乱,愁入参差雁」,「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元北曲中此调平仄句式略异。今京剧中犹常用之,又通称为「点将」,用于元帅升帐、江湖豪客的排山等,以表现宏大场面或增强气氛。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俱未收,唯见明吴讷钞宋曾端伯辑《东坡词拾遗》。《东坡词拾遗》无题,毛本作「杭州」。
胡床:龙榆生笺引《晋书·卷七十三·庾(Yǔ)亮传》:「初,亮所乘马有的颅,殷浩以为不利于主,劝亮卖之。亮曰:『曷有己之不安而移之于人!』浩惭而退。亮在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亮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便据胡床床与浩等谈咏竟坐。其坦率行己,多此类也。」
庾公楼:龙榆生笺:「杜少陵《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其一》:『池要山简马,月静庾公楼。』」
别乘:龙榆生笺:「犹称别驾也。」
平分破:明吴讷钞本作「半分破」。
序
《点绛唇·闲倚胡床》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是东坡与好友袁公济畅游湖山时所作。上片词人自述游山玩水的寂静心态,下片特写与袁公济畅游的独特享受。全词运用了叙述与描写、写实与用典等渲染之笔,尽情抒发了与好友畅游湖山的快乐。
赏析
词的上片,词人自述游山玩水的寂静心态。「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朶」,从室内视角摄起的两个镜头,一为词人自己的闲适倚床的风姿。「闲」字突出了东坡的寂静舒坦的心态;「倚」字描绘了坐靠「胡床」的美姿。二为朝窗外望,只见「庾公楼外」的山峰重叠美景。山外青山楼外楼,宛如花开万朶,全部微缩在「窗含」的镜头中,美丽极了。这是杭州的典型山光。「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镜头转到室外。开句用设问的方式,强调无有同玩、同坐的生活空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东坡《赤壁赋》),遗憾的只能陪伴着「我」。整个上片人格化、自然化和谐统一,突现了东坡那种身心幽闲、旷然天真、潇洒自然,与大自然为伍的绰绰风姿。「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不仅富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的神韵,而且为下片的「吾与子之所共食」风月的意境作了对衬性的铺垫。
词的下片,特写与袁公济畅游湖山的独特享受。「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叙述宾主唱和赠答。是时词人知杭州,袁公济悴杭州。正当词人独自「闲倚胡床」时,这位副使驾着车子来了,打破了词人孤寂的沉闷世界,同游杭州湖山,「相得甚欢」,唱和诗词。「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进深一层,与上片对应,道出湖山之乐就在于袁公济的到来,打破了东坡的沉寂感,获得了情感上和语言上的共鸣,凝聚到一点就是:清风、明月,我们平均地享受吧,是画龙点睛之笔。整个下片,词人与袁公济的游山玩水、唱和赠答,浓缩了人生之精华,大地之灵气。游玩之乐,其乐无穷。
全词,运用了叙述与描写、写实与用典、对衬与渲染之笔,尽情抒发了东坡知杭州时与友畅游湖山之乐。那「楼外峰千朶」,「明月清风我」,「风月平分破」,如画一般,沁人心脾。凡是与大自然打成一片,永葆自然青春的,大自然将赋予他艺术的美妙的人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庾公楼”:相传为东晋庾亮在武昌时所建的楼阁。“别乘”:古代称州郡长官的副职。}
翻译
{悠闲地靠着胡床,在庾公楼外有千朵山峰。和谁一同坐着呢。有明月和清风以及我。 州郡长官的副职一来,有歌声就应当应和。知道吗。自从添了这个人。清风明月就被平分了。}
赏析
{这首词轻松明快,通过描绘倚胡床赏景、与他人唱和的情景,展现出一种自在闲适、惬意洒脱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上阕写自己在美景中享受明月清风,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悠然自得。下阕写与别乘到来后的互动,增添了一份生活的意趣和温馨,“风月平分破”一句更是妙趣横生,将原本抽象的风月具体化,也体现出词人对这种与人共享美好情景的独特感受和珍惜之情。}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 》 —— [ 宋 ] 苏轼
- 《 菩萨蛮 · 西湖席上,代诸妓送陈述古 》 —— [ 宋 ] 苏轼
- 《 次韵曾子开从驾二首 》 —— [ 宋 ] 苏轼
- 《 欧阳季默以油烟墨二丸见饷,各长寸许,戏作小诗 》 —— [ 宋 ] 苏轼
- 《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 》 —— [ 宋 ] 苏轼
- 《 采桑子 》 —— [ 宋 ] 苏轼
- 《 生查子 · 送苏伯固 》 —— [ 宋 ] 苏轼
- 《 如梦令 》 —— [ 宋 ] 苏轼
相关推荐
- 《 点绛唇 》 —— [ 宋 ] 曹组
- 《 点绛唇 》 —— [ 宋 ] 韩琦
- 《 点绛唇 · 丁未冬过吴松作 》 —— [ 宋 ] 姜夔
- 《 点绛唇 》 —— [ 宋 ] 冯时行
- 《 点绛唇 · 波上清风 》 —— [ 宋 ] 魏夫人
- 《 点绛唇 · 一夜东风 》 —— [ 宋 ] 曾允元
- 《 点绛唇 · 越山见梅 》 —— [ 宋 ] 吴文英
- 《 点绛唇 · 蹴罢秋千 》 —— [ 宋 ] 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