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湖中闻堂上歌笑声,以诗见寄,因和二首,时周有服
载酒无人过子云,掩关昼卧客书裙。
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缬纹。
僧侣且陪香火社,诗坛欲敛鹳鹅军。
凭君遍绕湖边寺,涨绿晴来已十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子云:即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期辞赋家。这里苏轼以扬雄自比,说没人带酒来拜访自己。
- 掩关:关门。
- 客书裙:源自王献之的典故,说的是一位爱才的少年请王献之在自己的新裙子上写字。这里代指有客人来访交流。
- 听珠贯:“珠贯”即像珠子一样连贯。形容歌声婉转美妙如珠子连贯成串,出自《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
- 缬(xié)纹:有花纹的丝织品。这里形容酒后脸上泛起如缬纹般的红晕。
- 香火社:指与僧徒一同参加的宗教社团活动。
- 鹳鹅军:本指严整的军阵。诗中“诗坛欲敛鹳鹅军”意思是诗坛要收起阵势(不再像行军打仗般有气势),表示诗兴有所收敛。
翻译
没有人带着酒来拜访像扬雄一样的我呀,大白天我只好关上房门独自躺卧,怀念有客人来交流写字的时光 。如今我无法和大家一起聆听那如同珠子连贯般美妙的歌喉,脸上也没了因醉酒泛起的如缬纹般的红晕。无奈我只能暂且陪着僧侣们参加宗教活动,诗坛也该收起那如行军打仗般的气势不再张扬。还请你在游湖的时候,替我走遍湖边的寺庙,你看那雨后初晴,湖水已经涨满十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呢。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的酬和之作。诗的开篇流露出一种有些孤寂、无人相伴的感叹,用“无人过子云”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冷清。颔联通过“歌喉”“醉面”等内容,回想曾经与众人一起欢歌醉酒的热闹场景,与如今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颈联则从现实状况落笔,说到自己目前与僧侣相伴参禅,诗歌创作的劲头也有所减退,情感上又增添了几分落寞与从容交织的复杂意味。尾联笔锋一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湖面涨绿图,不仅让意境一下子开阔起来,也有一种在清冷中对自然美好依然抱有展望的心境。整首诗情绪起伏错落,既有对往昔热闹生活的怀念,又有对当下与僧交往清简时光的安然,同时借景传达出对未来的某种期许,情感表达细腻而委婉,体现了苏轼在诗中善于融合多种情感于一体的高超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