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
潭潭古屋云幕垂,省中文书如乱丝。忽见伯时画天马,朔风胡沙生落锥。
天马西来从西极,势与落日争分驰。龙膺豹股头八尺,奋迅不受人间羁。
元狩虎脊聊可友,开元玉花何足奇。伯时有道真吏隐,饮啄不羡山梁雌。
丹青弄笔聊尔耳,意在万里谁知之。干惟画肉不画骨,而况失实空留皮。
烦君巧说腹中事,妙语欲遣黄泉知。君不见韩生自言无所学,厩马万匹皆吾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潭潭:形容深广的样子,这里指屋宇宏伟。
- 云幕垂:像云层般低垂的屋顶。
- 省中:皇宫之内。
- 文书如乱丝:比喻宫中的文件杂乱无章。
- 伯时:李伯时,北宋画家。
- 朔风:北方的寒风。
- 胡沙:西域的沙漠。
- 龙膺豹股:龙的胸膛,豹的腿,形容马的雄壮体态。
- 元狩、开元:汉武帝和唐玄宗的年号,代指两位帝王。
- 玉花:形容马鬃的洁白。
- 吏隐:官员中的隐士。
- 饮啄不羡:吃喝不贪,志向高远。
- 干:韩干,唐代著名画马大师。
- 腹中事:指画中蕴含的深层意蕴。
- 黄泉:地下,引申为去世。
- 韩生:韩干自称,表示他的谦虚。
- 厩马万匹:韩干以马为师,强调观察和学习。
翻译
古老的房屋如云遮掩,皇宫中的文书如乱麻纠结。突然看见李伯时的天马画作,仿佛感受到北风吹过,带着胡地的沙漠气息。 这天马从西方极远之地而来,气势与落日竞相疾驰。它的身躯强壮,头大如八尺豹子,动作矫健,不受人间束缚。 即使是汉武帝的神骏或唐玄宗的玉花马,也比不上它的奇妙。李伯时身为官员却如隐士,他的画作只求精神,而非形似,更不在意是否保留皮毛。 请你巧妙解读画中的深意,用精彩的言语让逝去的韩干也能感知。你知道吗,韩生自己曾说他并无高深学问,但马厩里成千上万的马都是他的老师。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李伯时收藏的韩干马画题诗,赞美了李伯时的画技以及韩干画马的独特风格。诗中通过描绘古屋、文书和李伯时的画作,营造出一种历史感和艺术氛围。苏轼赞赏韩干画马注重神韵而非形似,强调画作背后的精神内涵,表达了对艺术家超凡技艺的敬佩。同时,诗人还借韩干自谦之言,表达了对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对绘画艺术的独到见解。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书舟中作字 》 —— [ 宋 ] 苏轼
- 《 和陶游斜川 》 —— [ 宋 ] 苏轼
- 《 聚星堂雪 》 —— [ 宋 ] 苏轼
- 《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往筠,余作一绝句送曹以戏子由曹过庐山,以示圆通慎长老。慎欣然亦作一绝,送客出门,归入室,趺坐化去。子由闻之,乃作二绝,一以答余,一以答慎。明年余过圆通,始得其详。乃追次慎韵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诗四首其四藉田 》 —— [ 宋 ] 苏轼
- 《 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徐熙杏花 》 —— [ 宋 ] 苏轼
- 《 木兰花令 》 —— [ 宋 ] 苏轼
- 《 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