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战胜,此处指控制或击败。
  • :有能力,此处指有实力。
  • :直接的攻击行动。
  • :人名,郑庄公的弟弟。
  • :兄弟中的次子。
  • 公子:古代贵族的儿子。
  • 贬之也:这是对段身份的贬低。
  • 处心积虑:长期精心策划。
  • 成于杀:最终导致了谋杀的结局。
  • :地名,在今河南省鄢陵县。
  • 怀:这里引申为母亲的怀抱。
  • 逸贼:逃逸的罪犯。

翻译

是什么意思?就是能控制住。他能控制什么呢?能控制住杀戮。为什么不说直接杀了呢?是因为看出段还有追随者。

段是郑庄公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呢?因为杀害了世子(继承人)和同胞弟弟,这通常是对君主的指控,从这种指控中可以推断出他的身份是弟弟。尽管他是弟弟,但这里不直接称他为弟弟;虽然是公子,也不直接说是公子,这是对他的贬低。段失去了做弟弟应有的规矩,对段的贬低比对郑庄公的还严重。郑庄公为什么严重?因为他用心险恶,最终导致谋杀。

说到'于鄢',那是很远的地方,就像说从母亲的怀抱里夺走一样,这是进一步的贬低。

那么,作为郑庄公,应该怎么做呢?应当慢慢追赶,让逃跑的罪犯无法逃脱,这样才符合亲近亲属的原则。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左传》中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讲述了郑庄公如何处理与弟弟段的矛盾冲突。通过谷梁赤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郑庄公策略的批判,认为他过于残忍且不遵循亲情伦理。作者强调了亲亲之道的重要性,即对待亲人不应过于严苛,而应给予宽容和时间去解决问题。同时,这段文字也揭示了古代社会中权力斗争和家族关系的复杂性。

谷梁赤

谷梁赤

谷梁赤,名或作喜、寘、俶,字子始,山东省菏泽定陶人。相传为子夏弟子。治《春秋》,初仅口说流传,至谷梁赤,为《春秋》残亡,多所遗失,乃为经作传,称《春秋谷梁传》。 ► 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