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州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

·
物产川原尽,生涯寇盗间。 无愁应岸柳,不改是春山。 古戍饥乌集,江村乳燕还。 未须愁远道,多恐泪痕斑。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丁亥: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 岭右:指岭南地区,即今广东一带。
  • 杜工部:指唐代诗人杜甫,因其曾任工部员外郎,故称。
  • 秦州杂咏:杜甫的一组诗,反映其在秦州(今甘肃天水)的生活和感慨。
  • 次其韵:按照杜甫诗的韵脚作诗。
  • 物产:指地方的特产和资源。
  • 生涯:生活,生计。
  • 寇盗:指盗贼,比喻战乱或社会动荡。
  • 无愁:无忧无虑。
  • 岸柳:河岸边的柳树。
  • 春山:春天的山。
  • 古戍:古代的边防城堡。
  • 饥乌:饥饿的乌鸦。
  • 江村:江边的村庄。
  • 乳燕:刚出生的小燕子。
  • 远道:遥远的道路。
  • 泪痕斑:泪水留下的痕迹。

翻译

在丁亥年的仲春,我从岭南归来,暂时停留在故乡。读了杜甫的《秦州杂咏》,心中感到怅然若失,于是按照杜甫的韵脚写下了这首诗。

这片土地的物产虽然丰富,但人们的生活却受困于寇盗之乱。河岸的柳树依旧无忧无虑地生长,春天的山峦也依旧保持着它们的美丽。古老的边防城堡上,饥饿的乌鸦聚集着,江边的村庄里,新出生的小燕子也飞回来了。我不需要担心远方的道路,但我担心自己会因为悲伤而泪流满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战乱时期人民生活困境的深刻同情。诗中“物产川原尽,生涯寇盗间”一句,既展现了地方的富饶,又揭示了人民生活的艰难。后文通过对“岸柳”、“春山”、“饥乌”、“乳燕”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以自然的不变对比人世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最后两句“未须愁远道,多恐泪痕斑”,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忧虑和悲痛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才华。

陈邦彦

陈邦彦

明广东顺德人,字令斌。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既即位,授监纪推官。未任,举于乡。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至岭,闻隆武帝败,乃止。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旋闻桂王兵败,避居山中。清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据城固守。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永历谥忠悯,赠兵部尚书。 ► 2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