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

·
吐蕃健儿面如赭,走入黄河放胡马。 七关萧索少人行,白骨战场纵复横。 敦煌壮士抱戈泣,四面胡笳声转急。 烽烟断绝鸟不飞,十一年来不解围。 传檄长安终不到,借兵回纥何曾归。 愁云惨淡连荒漠,卷地北风吹雪落。 将军锦鞯暮还控,壮士铁衣夜犹著。 城中匹绫换斗麦,决战宁甘死锋镝。 一朝胡虏忽登城,城上萧萧羌笛声。 当时左衽从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忆中原,还著衣冠望乡哭。 老身幸存衣在箧,官军几时驰献捷?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吐蕃(tǔ bō):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
  • (zhě):红褐色。
  • 七关:指边疆的七个重要关隘。
  • 萧索:冷落、荒凉。
  • 烽烟: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回纥(huí hé):古代中亚的一个民族。
  • (jiān):马鞍下的垫子。
  • 铁衣:铠甲。
  • 左衽(zuǒ rèn):古代少数民族的服装风格,衣襟向左掩。
  •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古代有寒食节,不生火,吃冷食。

翻译

吐蕃的勇士们面色如红土,驱赶着胡马奔入黄河。 七座边关冷清无人,战场上白骨纵横。 敦煌的壮士手持兵器哭泣,四周胡笳声愈发急促。 烽火断绝,鸟儿也不飞翔,十一年来围困不解。 向长安传去的檄文终究未能到达,借来的回纥兵也未曾归来。 愁云惨淡,与荒漠相连,北风卷地,雪花纷纷落下。 将军傍晚还骑着马,壮士夜间仍穿着铠甲。 城中用绫换取斗麦,宁愿决战也不愿死于刀剑之下。 一日,胡虏突然登上城墙,城上传来凄凉的羌笛声。 当时人们被迫穿着胡人的服装,至今还藏着唐朝的衣裳。 每年寒食节都思念中原,穿着衣冠望着故乡哭泣。 我这老身幸存,衣裳还在箱中,官军何时能传来胜利的消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敦煌边疆的悲壮景象,通过吐蕃勇士、敦煌壮士、城中百姓的遭遇,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诗中“吐蕃健儿面如赭”、“敦煌壮士抱戈泣”等句,生动刻画了边疆战士的形象和心情。后文通过“烽烟断绝”、“愁云惨淡”等意象,加深了战争的绝望氛围。结尾处“年年寒食忆中原”、“官军几时驰献捷”则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胜利的期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边疆战乱和人民苦难的真实写照。

曾棨

曾棨

明江西永丰人,字子启,号西墅。永乐二年进士。授修撰。与同年进士二十八人读书文渊阁。善书法,工文章。与修《永乐大典》,进少詹事。馆阁中自解缙、胡广以后,诸大制作,多出其手。卒谥襄敏。有《西墅集》。 ► 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