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初度漫赋二十六韵

忆上蓬莱殿,曾雠石室书。史臣陪出入,丞相借吹嘘。 故国归来早,长安不可居。为园栖曲巷,种柳拂清渠。 西县琴声近,南邻树影疏。庭驯得食鸟,池跃放生鱼。 抱膝吟《梁父》,无心赋《子虚》。鄙人荆五羖,醒士楚三闾。 白鸟相忘久,青蝇肯舍诸。浅衷同扑满,傲骨类蘧蒢。 汉纪偷桃旧,豳风剥枣初。秋山当几席,春酒满园庐。 大斗劳为寿,新诗赖起予。自惭同袜线,何以报璠玙。 浚邑干旄骑,敦煌钟鼓车。高僧遗巾拂,名妓进衣袽。 丹指枫将变,黄知菊渐舒。何当飨敝帚,不可赖耕锄。 花落从堆积,云来不扫除。每开池上酌,频摘雨中蔬。 王猛贫扪虱,公孙老牧猪。陨霜嗟狱气,蔽日愤刑余。 殿上谁扳槛,屏前罢引踞。终朝游汗漫,岂但梦华胥。 中圣曾无计,求仙焉所如。桃花流水渡,愿作武陵渔。
拼音

所属合集

#敦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óu):校对,核对。
  • 丞相: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总理或首相。
  • 吹嘘:夸大其词,赞扬。
  • 鄙人:自谦之词,意为粗鄙之人。
  • 荆五羖 (jīng wǔ gǔ):指楚国的五羖大夫,即屈原。
  • 醒士:清醒的人,此处指屈原。
  • 楚三闾:指楚国的三闾大夫,即屈原。
  • 青蝇:比喻谗言小人。
  • 扑满:古代用来存钱的陶器,满则扑破取钱。
  • 蘧蒢 (qú chú):古代一种粗陋的竹席,比喻简陋的生活。
  • 豳风:《诗经》中的一篇,反映了古代豳地的风俗。
  • 剥枣:古代的一种风俗,指秋天剥开枣子食用。
  • 大斗:古代量酒的器具。
  • 袜线:比喻微不足道的东西。
  • 璠玙 (fán yú):美玉,比喻珍贵的东西。
  • 干旄:古代的一种旗帜。
  • 巾拂:指僧人的衣物和拂尘。
  • 衣袽 (yī rú):破旧的衣服。
  • (xiǎng):宴请,款待。
  • 敝帚:破旧的扫帚,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破旧但珍贵。
  • 扪虱:比喻清贫而自在的生活。
  • 公孙老牧猪:指古代公孙氏的老人牧猪,比喻隐居生活。
  • 陨霜:比喻不幸的遭遇。
  • 狱气:指监狱中的气氛,比喻压抑的环境。
  • 扳槛:指攀折栏杆,比喻行为激烈。
  • 引踞:指引诱和占据,比喻不良的行为。
  • 游汗漫:指游荡无定所。
  • 华胥: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国,比喻美好的梦境。
  • 中圣:指达到圣人的境界。
  • 求仙:寻求长生不老的仙人。
  • 武陵渔:指桃花源中的渔夫,比喻隐居的生活。

翻译

回忆起曾登上蓬莱仙殿,校对石室中的书籍。作为史官陪同出入,得到丞相的夸赞。早早地回到了故国,长安已不适合居住。在曲巷中建园,种柳树轻拂清澈的渠道。

西边的县里琴声近在耳边,南邻的树影稀疏。庭院中的鸟儿得以觅食,池中的鱼儿自由跳跃。我抱膝吟唱《梁父》,无意赋写《子虚》。自谦为粗鄙之人,如同楚国的五羖大夫屈原,清醒如楚三闾大夫。

白鸟长久相忘,青蝇却舍不得离开。我浅薄的心如同扑满,傲骨如同简陋的蘧蒢。偷桃的旧事,剥枣的初秋。秋山作为我的几席,春酒满园庐。

用大斗劳烦为我祝寿,新诗依赖你来启发。自惭如同微不足道的袜线,如何报答珍贵的璠玙。浚邑的干旄旗帜,敦煌的钟鼓车。高僧遗留下巾拂,名妓进献衣袽。

红指枫叶即将变色,黄知菊花渐渐舒展。何当宴请自己的破扫帚,不可依赖耕锄。花落堆积,云来不扫除。每开池上酌酒,频摘雨中的蔬菜。

王猛贫时扪虱,公孙老牧猪。叹息不幸的遭遇,愤恨刑余的压抑。殿上无人攀折栏杆,屏前停止引诱占据。终日游荡无定所,岂止是梦中的华胥。

达到圣人的境界曾无计,寻求仙人又何所如。桃花流水渡,愿作武陵渔。

赏析

这首作品是王稚登七十岁时的自述,通过回忆和自省,展现了他对过去生活的回顾和对现状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自谦之词,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不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交融。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