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白朴
费尽长绳,系不住、西飞白日。客窗外、满庭秋草,露蛩寒泣。酒后看花空眼乱,花前把酒从衣湿。要一尘、归老作菟裘,何难觅。 仙客老,巴园橘。封万户,燕山栗。且栽培松竹,伴人孤寂。岂有梁鸿高世志,也无司马题桥笔。便与君、同访洞庭春,和云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露蛩(qióng):露水中的蟋蟀。
  • 菟裘(tú qiú):古代指隐居的地方。
  • 仙客:指隐士或道士。
  • 巴园橘:指巴蜀地区的橘子,这里可能指隐居的地方。
  • 封万户:古代封赏的一种,指封给万户人家。
  • 燕山栗:指燕山地区的栗子,这里可能指隐居的地方。
  • 梁鸿:东汉时期的隐士。
  • 司马题桥:指司马相如题写“凤求凰”的桥,这里比喻文人的才华。
  • 洞庭春:指洞庭湖的春天,这里可能指隐居的地方。

翻译

用尽长绳,也系不住西沉的太阳。客人窗外的满庭秋草,露水中的蟋蟀在寒风中哀泣。酒后看花,眼花缭乱,花前举杯,泪水沾湿了衣裳。想要一尘不染地归老隐居,这又有何难寻觅。

仙人般的隐士老了,隐居在巴蜀的橘园。封赏万户人家,隐居在燕山的栗林。且栽培松竹,陪伴人们的孤寂。既没有梁鸿那样高远的志向,也没有司马相如题桥的文采。便与你一同寻访洞庭湖的春光,和云一起吸饮。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通过“西飞白日”、“满庭秋草”等意象,描绘了秋日的凄凉景象,映衬出作者对尘世繁华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后文提到的“菟裘”、“巴园橘”、“燕山栗”等,都是对隐居地的具体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友人共寻自然之美的愿望,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白朴

白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