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金陵凤凰台眺望

· 白朴
独上遗台,目断清秋,凤兮不还。怅吴宫幽径,埋深花草,晋时高冢,锁尽衣冠。横吹声沉,骑鲸人去,月满空江雁影寒。登临处,且摩挲石刻,徙倚阑干。 青天半落三山。更白鹭洲横二水间。问谁能心叱,秋来水静,渐教身似,岭上云间。扰扰人生,纷纷世事,就里何常不强颜。重回首、怕浮云蔽日,不见长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沁园春:词牌名。
  • 金陵凤凰台:位于今南京市,是古代著名的观景台。
  • 凤兮不还:凤凰不再归来,暗喻美好事物的消逝。
  • 吴宫幽径:指吴国宫殿的幽深小径。
  • 晋时高冢:晋代的贵族墓地。
  • 骑鲸人去:传说中的仙人骑鲸而去,象征高人隐士的离去。
  • 摩挲石刻:轻轻抚摸石刻,感受历史的痕迹。
  • 徙倚阑干:徘徊在栏杆旁,形容沉思或忧郁。
  • 青天半落三山:形容天空与远山的景色。
  • 白鹭洲:南京的一个小岛,位于长江与秦淮河交汇处。
  • 就里何常不强颜:内心深处何尝不是勉强装出笑容。
  • 浮云蔽日:比喻小人蒙蔽君主或困难阻挡视线。
  • 不见长安: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看不到理想中的美好景象。

翻译

独自登上古老的台阁,目光穿越清秋的空气,凤凰啊,你不再归来。我感到惆怅,吴国的宫殿幽深小径已被深埋的花草覆盖,晋代的高贵墓地,如今衣冠已尽锁。横吹的笛声沉寂,骑鲸的仙人已去,月光洒满空旷的江面,雁影显得格外寒冷。我站在登临之处,轻轻抚摸着石刻,徘徊在栏杆旁。

青天似乎半落于三山之间,白鹭洲横亘在二水之间。问谁能心如止水,秋来水静,渐渐使自己如岭上的云一般超脱。纷扰的人生,纷繁的世事,内心深处何尝不是勉强装出笑容。再次回首,怕浮云遮蔽了太阳,看不到长安的美景。

赏析

这首作品以金陵凤凰台为背景,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凤兮不还”、“吴宫幽径”、“晋时高冢”等,都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高远的情感。整首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怀之作。

白朴

白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