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 杜甫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沈。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迢遰(tiáo dì):遥远的样子。
  • 曾阴:重叠的阴云。
  • :连同。
  • 迥(jiǒng):远。
  • :同“沉”。
  •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翻译

清秋时节,视野无边,远处的阴云层层叠叠,显得格外遥远。 水面与天空一样清澈,孤立的城池隐藏在深浓的雾气之中。 树叶稀疏,风一吹更加纷纷落下,远山之外,太阳初沉。 孤独的鹤归来得多么晚,黄昏的乌鸦已经遍布林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清秋时节的野外景象,通过远水、孤城、落叶、远山等元素,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中“迢遰起曾阴”和“孤城隐雾深”等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隐喻,增强了诗的意境深度。末句“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则通过对比孤独的鹤与成群的乌鸦,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