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寄询讲主
每忆岩房,端石玄云,宣毫紫霜。想笔端风雨,不时萧飒,胸中渊海,无底潢洋。枫落寒江,草生春梦,欲说天机话甚长。知音者,有真能入室,好与连床。
梅花窗下茶觞。小团月、烹来宝乳香。览吴淞夜月,珠江莹洁,昆山□□,□液淋浪。不出门庭,那知世态,金玉家家要满堂。长安市,似遗腥蝇聚,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端石:指砚台。
- 玄云:墨色如云。
- 宣毫:宣纸上的笔迹。
- 紫霜:指紫色的墨。
- 萧飒:形容风雨声。
- 渊海:深海,比喻深邃的思想或知识。
- 潢洋:形容水深广的样子。
- 天机:指深奥难解的道理或天意。
- 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艺达到精深的境地。
- 茶觞:茶杯。
- 小团月:形容茶杯中的茶水如小圆月。
- 宝乳香:形容茶香。
- 珠江:指广州的珠江。
- 昆山:指昆仑山,这里可能指某种珍贵的矿物或液体。
- □□:原文中缺失的字。
- 淋浪:形容液体溢出的样子。
- 门庭:家门,比喻个人的生活范围。
- 世态:社会上的风气和人情。
- 金玉:比喻财富和贵重物品。
- 长安市:指古都长安,比喻繁华的都市。
- 遗腥蝇聚:比喻贪婪的人聚集。
- 采□□□:原文中缺失的字。
翻译
每当回忆起那间岩壁旁的静室,那里有端石制成的砚台,墨色如云,宣纸上的笔迹带着紫色的霜华。想象着笔尖下风雨不时地萧飒作响,胸中的思想深邃如无底的海。枫叶落在寒冷的江水上,春草在梦中生长,想要诉说那些深奥难解的天意,话语却很长。知音啊,如果有真正能深入理解的人,愿与他同床共枕。
梅花窗下的茶杯,小圆月般的茶水烹煮出宝乳般的香气。欣赏着吴淞江夜月的莹洁,珠江的清澈,昆山那未知的液体溢出。不出家门,怎能知晓世间的风气,每家每户都堆满了金玉。长安城,就像遗留的腥味吸引蝇虫聚集,贪婪的人四处寻觅。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深邃思想和纯净生活的向往。诗中“端石玄云,宣毫紫霜”等句,以物喻志,展现了作者对文化艺术的珍视。后文通过对“不出门庭,那知世态”的反思,揭示了对世俗繁华的疏离感,以及对知音难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