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己亥夏予游壶山宿真净岩即景赋诗奉简古道了堂二师
六月翠壶山下客,凌晨登山如绝壁。
支筇径上真净岩,头上青天才咫尺。
高僧十载栖岩幽,启扉相见还相留。
欣然坐我斗室底,满室岚气生清秋。
开窗一览数千里,沧海微茫等杯水。
客帆来往烟雨中,人家远近林峦里。
平生读书苦不多,时事如此将奈何。
蝇头蜗角付一笑,会当结屋山之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正己亥:元代至正年间的己亥年,具体年份为1359年。
- 壶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作者游历之地。
- 真净岩:山中的一个岩洞或寺庙,为僧人修行之地。
- 绝壁:陡峭的山崖。
- 支筇:拄着竹杖。筇(qióng):一种竹子,可做手杖。
-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 岚气:山中的雾气。
- 沧海:大海。
-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 蝇头蜗角:比喻微小的事物或微不足道的名利。
- 结屋:建造房屋,指隐居。
- 山之阿:山的弯曲处,指山中幽静之地。
翻译
六月时,我作为翠壶山下的游客,清晨登山如同攀登绝壁。拄着竹杖直上真净岩,头顶的青天近在咫尺。高僧十年来隐居在这幽静的岩洞,开启门扉与我相见后,又热情地留我住宿。他欣然让我坐在斗室之中,满室都是清秋的山雾气息。打开窗户,视野可达数千里,大海在微茫中如同杯水。客船在烟雨中来来往往,远处的村庄和山林隐约可见。我平生读书不多,面对时事的变化,我又能如何呢?对于那些微不足道的名利,我只是一笑置之,我更愿意在山中幽静之地建造房屋,隐居起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夏日清晨登山的经历,以及与山中高僧的交流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悟。诗中,“头上青天才咫尺”一句,既表现了山势的险峻,也暗示了作者与天地的亲近感。后文通过对大海、客帆、林峦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超然的心境。结尾处,作者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其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