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伤离别,相思又值清明节。清明节,蓟门衰草,汉宫红叶。 愁怀万种凭谁说,边鸿不到音书绝。音书绝,长安何处,晚山重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人们祭祖扫墓,也是春天的一个节气。 蓟门:古代地名,指古代都城长安的南门。 汉宫:指汉代的宫殿。 边鸿:古代传递书信的方式之一,派遣鸿雁传书。 音书:指书信。 长安:古代中国东汉、西晋、唐朝的都城,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

翻译

怀念秦国的女子 伤心离别,思念之情又逢上清明节。清明时节,蓟门的草木凋零,汉宫的红叶飘零。 心中的忧愁难以言表,连传书的鸿雁也无音信传来。音信中断,长安的何处,夜幕下山峦重叠。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诗中以清明节为背景,描绘了离别之痛和思念之苦。蓟门衰草、汉宫红叶的描写,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故国的变迁。诗人通过表达对音书不至的担忧,进一步强调了思念之情的深沉。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故国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夏完淳

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 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