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熥
谁挽乌号五石强,由来猿臂可穿杨。 蛇疑杯里终难释,鸟尽林中便已藏。 开处流星过绝塞,挂时残月在扶桑。 世间得失原无定,尼父当年笑楚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乌号:古代良弓名。
  • 五石:形容弓力强大,需五百斤之力才能拉开。
  • 猿臂:形容臂长如猿,这里指射箭时臂展的灵活和力量。
  • 穿杨:古代射箭技艺高超,能射穿杨柳叶,比喻射箭精准。
  • 蛇疑杯:出自《庄子·外物》,比喻因疑心而产生的恐惧。
  • 鸟尽林中便已藏:比喻事情结束后,功臣往往被隐匿或遗忘。
  • 流星:比喻箭矢飞行的速度快。
  • 绝塞:边远的关塞。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东方神木,这里指东方。
  • 尼父:对孔子的尊称。
  • 楚王:指楚庄王,曾因疑心而错杀忠臣。

翻译

谁能拉开那乌号弓,力达五石之强, 射箭时臂展灵活,箭如穿杨般精准。 杯中蛇影,疑心难消, 鸟尽林中,功臣已藏。 箭如流星,划过边塞, 挂弓时,残月已至东方。 世间得失,原无定数, 孔子当年,笑楚王疑心。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弓的描写,隐喻了人生的得失无常和疑心之害。诗中“乌号”、“五石”等词语描绘了弓的强大与射箭的技艺,而“蛇疑杯”、“鸟尽林中”则巧妙地表达了因疑心而生的恐惧和功臣被遗忘的悲哀。最后两句以孔子的智慧笑看楚王的疑心,暗示了智者对世事得失的洞察与超然。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