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
寒泓石底莓苔冷,百尺长梯挂残绠。
荒山寂寂无飞烟,父老相传古盐井。
瀼东瀼西十万家,煮盐射利为生涯。
筠筒直下汲清泚,出釜灿白如霜花。
太平幸睹烽火息,十万今无二三百。
官封此井不敢开,岁岁渝洲买盐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寒泓(hán hóng):寒冷的水潭。
- 莓苔(méi tái):青苔。
- 残绠(cán gěng):破旧的绳索。
- 瀼东瀼西(ráng dōng ráng xī):地名,指瀼水的东岸和西岸。
- 筠筒(yún tǒng):竹筒。
- 清泚(qīng cǐ):清澈的水。
- 出釜(chū fǔ):从锅中取出。
- 烽火(fēng huǒ):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烟火。
- 渝洲(yú zhōu):地名,指重庆一带。
翻译
在寒冷的水潭石底,青苔显得格外冷清,一根百尺长的梯子悬挂着破旧的绳索。这片荒凉的山中没有炊烟升起,老人们相传这里曾是古老的盐井。瀼水的东岸和西岸曾有十万户人家,他们以煮盐和射猎为生。用竹筒直接汲取清澈的井水,从锅中取出的盐粒洁白如霜花。幸运的是,如今太平盛世,战火已息,曾经十万的盐户现在只剩下二三百户。官府封锁了这口盐井,不敢开启,每年都要从渝洲购买盐来食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荒凉的盐井景象,通过对比过去的繁荣与现在的衰败,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诗中“寒泓石底莓苔冷”等句,以冷色调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而“瀼东瀼西十万家”与“十万今无二三百”的对比,更是深刻地揭示了盐井的兴衰历程。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于和平的珍惜和对往昔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