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孙典伏可居轩

· 孙蕡
吾宗孙子云鹤仙,荷衣蕙带神飘然。朝吟屈子远游赋,夜诵庄生秋水篇。 五湖风月穷清赏,青雀为舻桂为舫。二女祠前听凤箫,小孤舟北闻渔榜。 归来匹马逐嫖姚,环佩锵锵近九霄。承恩日侍金銮殿,卜筑还依朱雀桥。 桥头流水清如玉,杨柳青青映书屋。照座虽无鄂渚花,当庭亦种沅湘竹。 沅湘竹色报春迟,文玉疏疏只数枝。客去每凭诗作伴,朝回偏与静相宜。 卜筑不雕亦不画,厅事门前仅旋马。高题汉篆名可居,君作其中可居者。 人生出处本无端,坎止流行信可安。君不见长安甲第连云起,赢得人间图画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荷衣蕙带:指穿着华美的衣服,蕙带是古代一种香草,这里用来形容衣服的香气。
  • 屈子远游赋:指屈原的《离骚》,其中描述了屈原的远游和思考。
  • 庄生秋水篇:指庄子的《秋水》,其中讲述了庄子对于自然和人生的哲思。
  • 五湖:指中国古代的五大湖泊,这里泛指广阔的水域。
  • 青雀为舻桂为舫:青雀指船头装饰,舻是船头;桂为舫指用桂木做的船。
  • 二女祠:指祭祀两位女性的祠堂。
  • 小孤舟:小船。
  • 渔榜:渔船上的桨声。
  • 嫖姚:古代对美女的称呼。
  • 环佩:古代女子身上的装饰品,如玉佩等。
  • 九霄:指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的地位。
  • 金銮殿: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象征皇权。
  • 卜筑:选择地点建造房屋。
  • 朱雀桥:古代长安城内的一座桥,象征繁华。
  • 鄂渚花:指湖北一带的花卉。
  • 沅湘竹:指湖南一带的竹子。
  • 文玉:指有纹理的美玉,这里形容竹子的纹理。
  • 坎止流行:指人生的起伏和流动,坎止指坎坷,流行指顺畅。
  • 长安甲第:指长安城中的豪华住宅。

翻译

我的宗族中的孙典伏,如同云中的仙鹤,穿着华美的衣服,神态飘然。他早晨吟咏屈原的《离骚》,夜晚诵读庄子的《秋水》。他欣赏五湖的风月,乘着装饰华丽的船只。在二女祠前聆听凤箫,在小孤舟北听到渔船的桨声。归来时,他骑着马追逐美丽的女子,身上的玉佩发出清脆的声音,接近天际。他承蒙皇恩,日日在金銮殿侍奉,选择建造房屋的地方靠近朱雀桥。桥头的流水清澈如玉,杨柳青青映照着书屋。虽然没有鄂渚的花朵,但庭院中种植了沅湘的竹子。沅湘的竹子报告春天的到来,虽然只有几枝,但客人离去时常以诗为伴,朝回时更喜欢宁静。他的住所不加雕饰,门前仅容旋马。门上高题“可居”,他正是其中适宜居住的人。人生起伏不定,但他的生活安逸。你看长安的豪宅高耸入云,而他的人生却如画中一般美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孙典伏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通过对其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他的高雅情趣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如屈子的《离骚》和庄子的《秋水》,以及五湖、青雀舻、桂为舫等,都体现了孙典伏的文化修养和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界的超然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