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辽渡海二首

· 孙蕡
清诗字字尽琅玕,水底蛟龙夜起看。 未结柳船驱五鬼,又将蓬鬓犯三韩。 灵筌降夕通仙语,海屋添筹纪岁阑。 万里封侯期可遂,春风笳鼓入长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琅玕:(láng gān) 美玉,比喻诗文的华美。
  • 蛟龙:传说中的水中生物,比喻英才。
  • 柳船: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船,能驱邪避鬼。
  • 五鬼:古代传说中的五种邪恶之鬼。
  • 蓬鬓:形容头发散乱,比喻生活困顿。
  • 三韩:古代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这里泛指朝鲜。
  • 灵筌:(líng quán) 指灵验的卜筮。
  • 海屋添筹:古代传说中海屋中增加的筹,用来计算年岁。
  • 封侯:古代授予爵位的仪式,比喻功成名就。
  • 笳鼓:古代军中乐器,这里指军队的凯旋。

翻译

这首诗字字如美玉般华美,连水底的蛟龙也在夜晚起来欣赏。虽然还未用柳船驱赶五鬼,但已让蓬乱的头发面临三韩的挑战。夜晚通过灵验的卜筮与仙人交流,海屋中增加的筹数记录着岁月的流逝。期待着万里之外的封侯之梦能够实现,春风中笳鼓声声,军队凯旋进入长安。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诗中“琅玕”、“蛟龙”等词语的使用,展现了诗人对诗文之美的追求和对英才的向往。同时,通过“柳船”、“五鬼”、“三韩”等典故,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最后,“封侯”、“笳鼓”等词语,则寄托了诗人对功成名就的深切期望和对未来胜利的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华美,意境深远,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