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六首

· 孙蕡
边城亘长云,迢迢接沙漠。 时平宣威远,壮士从军乐。 霜风朝出猎,锦旆明挥霍。 营田悬两狼,都护挂双貉。 前茅拥宛骑,后劲吹羌角。 官勋四时转,征战胡尘邈。 腐儒身计疏,中夜思奋跃。 何能投章甫,从尔上麟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gèn):连绵不断。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宣威:宣扬武力。
  • 锦旆(pèi):彩色的旗帜。
  • 挥霍:迅速移动。
  • 营田:军营中的田地。
  • 都护:古代官名,指边疆地区的军事长官。
  • 双貉(háo):指貉皮制成的装饰品。
  • 前茅:古代行军时,前哨的士兵手持茅草,以示警戒。
  • 宛骑:指良马。
  • 后劲:指军队的后备力量。
  • 羌角:羌族的乐器,这里指羌族的军队。
  • 官勋:官职和功勋。
  • 腐儒:指迂腐的读书人。
  • 章甫:古代的一种帽子,这里指文官的服饰。
  • 麟阁:古代的功臣阁,用来表彰功臣。

翻译

边城连绵不断,云层长长,遥远地延伸至沙漠。 时局平静,宣扬武力至远方,壮士们乐于从军。 清晨的霜风中出猎,彩旗迅速挥动,明亮夺目。 军营中的田地悬挂着两头狼,都护的装饰品是双貉皮。 前哨的士兵骑着良马,后备力量吹响羌族的号角。 官职和功勋随着四季更迭,征战在遥远的胡地尘埃中。 我这个迂腐的读书人,深夜思考,渴望奋起一跃。 如何能够脱下文官的服饰,随你一同登上表彰功臣的麟阁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城的壮丽景象和军士的豪情壮志,通过对边城、沙漠、军旗、猎猎风声等意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边疆的辽阔与军人的英勇。诗中,“腐儒”自嘲,表达了对军功的向往和对文官身份的不满,渴望能够改变身份,参与征战,获得功勋,最终登上麟阁,成为国家的功臣。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开阔,情感激昂,体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