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 孙蕡
远公莲社久相招,老大无心到石桥。 遥想东林山月出,白猿啼处树萧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居:隐居。
  • 杂咏:随意地吟咏。
  • 洪武十一年:明朝朱元璋时期的年份,即1378年。
  • 平原:地名,可能指作者的家乡。
  • 远公:指晋代高僧慧远,他在庐山东林寺创立了莲社,此处借指高僧或隐士。
  • 莲社:慧远在庐山东林寺创立的佛教社团,以修行念佛为主。
  • 老大:年老。
  • 东林:指庐山东林寺,慧远创立莲社的地方。
  • 白猿:白色的猿猴,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象征着隐逸和超脱。
  • 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翻译

隐居中随意吟咏七十四首,这是我在洪武十一年从平原回到家乡时所作。 远方的僧侣或隐士多次邀请我加入他们的莲社,但我已年老,无意前往那石桥之地。 遥想东林寺山月升起之时,在白猿啼叫的地方,树木随风萧萧作响。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孙蕡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诗中“远公莲社久相招”反映了他曾受到邀请加入佛教社团,但他以“老大无心”回应,表明自己已无心参与世俗之事。后两句通过对东林寺山月和白猿啼声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和内心的宁静。整体上,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独特情感。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