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费舜臣印月潭三首

· 袁华
原隰何畇畇,华木亦莽莽。 深村寡轮鞅,居民乐生聚。 水芝才著花,莎鸡又振羽。 去日尚能推,来日讵可数。 晷景嗟荏苒,质性念椎鲁。 何如證无生,趺坐不出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原隰(yuán xí):广阔的平原和低湿之地。
  • 畇畇(yún yún):形容土地肥沃。
  • 莽莽(mǎng mǎng):形容草木茂盛。
  • 轮鞅(lún yāng):车轮和马缰,代指车马。
  • 水芝(shuǐ zhī):荷花。
  • 莎鸡(suō jī):一种昆虫,即纺织娘。
  • 晷景(guǐ jǐng):日影,比喻时光。
  • 荏苒(rěn rǎn):时间渐渐过去。
  • 质性(zhì xìng):本性,性格。
  • 椎鲁(chuí lǔ):愚钝,迟钝。
  • 證无生(zhèng wú shēng):佛教用语,指证悟无生无灭的境界。
  • 趺坐(fū zuò):盘腿而坐,佛教徒的一种坐姿。

翻译

广阔的平原和低湿之地多么肥沃,花草树木也茂盛无比。 偏远的村落很少有车马往来,居民们安居乐业。 荷花刚刚开放,纺织娘又开始振翅鸣叫。 过去的日子还能回忆,未来的日子却无法计算。 时光匆匆流逝,我自叹性格愚钝。 不如证悟无生之境,静坐家中不出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通过“原隰”、“华木”、“深村”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诗中“去日尚能推,来日讵可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晷景嗟荏苒,质性念椎鲁”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自身愚钝的无奈。最后,诗人以“證无生,趺坐不出户”作结,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