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孝廉

貂裘垂敝尚游梁,欲挽盐车上太行。 剑拥石函龙阙下,毫挥金镜凤池傍。 中山曲米浇愁尽,大庾梅花入梦长。 道是妆台饶锦瑟,佳期晨夕按霓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貂裘(diāo qiú):用貂皮制成的衣服,常指富贵人家的服饰。
  • 游梁:指游历梁国,古代梁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
  • 盐车:运盐的车,比喻艰难的旅途。
  • 太行:太行山,位于今河北、山西交界处,古代常用来象征艰难险阻。
  • 剑拥石函:指剑被收藏在石制的匣子中,象征着武力的隐匿。
  • 龙阙:指帝王的宫殿。
  • 毫挥金镜:毫,指毛笔;金镜,指铜镜。这里形容书写或绘画时的精细与华丽。
  • 凤池:指帝王的御池,也用来比喻朝廷。
  • 中山曲米:中山,古代国名,在今河北省定州市一带;曲米,指酿酒用的米。
  • 大庾梅花:大庾,山名,在今江西省大余县;梅花,象征高洁。
  • 妆台:指女子的梳妆台。
  • 锦瑟: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锦瑟,指装饰华丽的瑟。
  • 霓裳:指神仙的衣裳,也用来比喻华美的服饰或舞蹈。

翻译

尽管貂皮衣服已经破旧,我仍然游历至梁国,渴望像拉盐车翻越太行山那样克服重重困难。剑被珍藏在石匣中,置于帝王的宫殿之下;毛笔在铜镜旁挥洒,描绘出朝廷的辉煌。中山的美酒已尽,用来浇愁;大庾的梅花在梦中久久不散。有人说,妆台上摆满了华丽的瑟,佳人的约会时刻伴随着霓裳舞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不畏艰难、追求理想的情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貂裘垂敘尚游梁”和“欲挽盐车上太行”展现了诗人的坚韧不拔和对挑战的渴望。后半部分则通过“剑拥石函龙阙下”和“毫挥金镜凤池傍”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朝廷和文化的向往。结尾的“中山曲米浇愁尽”和“大庾梅花入梦长”则透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内心的情感世界。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