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吴大司马还京

南塞公来重,长城一臂支。 马留铜柱少,人入玉关迟。 鼓角难忘战,竿旄易感知。 鲛人恩莫报,慷慨泣珠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吴大司马:指吴国大司马,这里指吴国的大将军。
南塞:古代地名,指南方的边塞。
铜柱:古代边塞上用来标记地界的柱子。
玉关:古代边关的名称,也指边关的城门。
鼓角:指战鼓和号角。
竿旄:指军旗。
鲛人:传说中的海族,有时候也指海中的神仙。

翻译

南方的边塞上的将军来了,长城就像一只巨臂支撑着。
马匹留在铜柱旁边的不多,人们进入玉关的时候会有些迟缓。
战鼓和号角的声音难以忘怀,军旗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氛围。
海族的恩情难以回报,只能慷慨地流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塞将士的辛劳和忠诚。将吴国大将军送还京城的场景描绘得深沉感人,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敬意和感慨。诗中运用了边塞、长城、铜柱、玉关等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古代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壮美。通过描写战鼓、号角和军旗,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以及将士们的忠诚和勇敢。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海族恩情的感慨和无法回报之情,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和慷慨之心。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深刻,展现了古代将士的忠诚和壮志豪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