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光

飞刹耸岧峣,回风万铎敲。 神光发宝树,定力转金标。 熠耀浑难拟,熹微迥不消。 晦惊春月上,昏忆曙星摇。 法雁珠频吐,神龙烛乍飘。 一灯披幻劫,万界出沈寥。 自失迷津晚,俄然觉路超。 不须求指示,净域本非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飞刹 (fēi chà):指高耸的佛塔。
  • 岧峣 (tiáo yáo):形容山高。
  • (duó):古代的一种乐器,形似钟而小。
  • 熠耀 (yì yào):光亮闪烁的样子。
  • 熹微 (xī wēi):微弱的光。
  • (huì):昏暗。
  • 曙星 (shǔ xīng):黎明时的星星。
  • 法雁 (fǎ yàn):佛教中比喻佛法传播的迅速。
  • 沈寥 (chén liáo):深邃而寂静。
  • 迷津 (mí jīn):迷失方向的地方。
  • 觉路 (jué lù):觉悟之路。
  • 净域 (jìng yù):指佛教中的净土。

翻译

高耸的佛塔直插云霄,回旋的风吹动着万铎敲响。 神光从宝树中散发,定力转动着金标。 熠熠闪光难以比拟,微弱的光芒却持久不消。 昏暗中惊见春月升起,朦胧中忆起黎明的星光摇曳。 法雁如珠频频吐露,神龙般的烛光乍然飘动。 一盏灯照亮了幻化的劫难,万界从深邃寂静中显现。 自失于迷途的夜晚,突然觉悟了道路的超越。 无需寻求指示,净土本来就不遥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佛塔的庄严与神秘,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佛教的深远意境。诗中“飞刹耸岧峣”等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佛塔的高耸入云,象征着佛教的崇高与超脱。后文通过“熠耀”、“熹微”等词语,描绘了佛塔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体现了佛教的神秘与深邃。结尾“不须求指示,净域本非遥”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净土的向往与领悟,体现了佛教的智慧与解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虔诚与理解。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