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次投赠少师徐相公南归七言近体六十句

台阁频年秉化钧,俱将谟训比丝纶。 鸿逵夙表仪端羽,骊海偏婴颔下鳞。 两诏中兴光日月,千秋顾命见君臣。 丹衷自委金縢秘,赤手重扶玉座新。 百揆始知明舜目,普天原只颂尧仁。 戟门昼敞恒如水,椽笔阳回总是春。 已见辞侯超博陆,肯教开阁儗平津。 商岩遍起成霖泽,宣室长扃绝鬼神。 蒲类画波鲸顿偃,越裳梯岭雉能驯。 从他得序同升在,不为流言引退频。 归到谷城黄作石,挂馀神虎角名巾。 峥嵘皂盖腾驰传,灿烂朱提捧赐银。 内殿恩传衣锦敕,东门泪满望辕尘。 九边蕃将争剺面,八座尚书未展颦。 去国身轻凭款段,忧时鬓在写麒麟。 鹏休六月方为息,蝇点连城反见珍。 置酒可同疏傅纵,脱骖仍念越生贫。 荣庭兰畹芬相袭,入眼荆花晚渐亲。 三泖水疑增浩荡,九峰山忽耸嶙峋。 那堪绿野栖迟地,转作苍生顾盻身。 听履定谁攀赤舄,悬车应即改蒲轮。 蓬心下泽知难变,蒿目中原忍更论。 天地会当交泰否,云雷须自要亨屯。 功名再续中书考,风俗能还上古淳。 此际平原投谒士,向来丞相扫门人。 沈湘些就音犹楚,扣阙书成哭向秦。 病草远能沾雨露,瞻槐高竟隔星辰。 山公实已怜嵇绍,谷口宁容卧郑真。 浮誉总为周地璞,孤踪甘积汉家薪。 何时得托支离树,长伴庄生祝大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台阁:指朝廷。
  • 化钧:指教化之权。
  • 谟训:指古代的训诲、教诲。
  • 丝纶:指帝王的诏书。
  • 鸿逵:指大路,比喻大道。
  • 骊海:指深海。
  • 颔下鳞:指龙的下巴,比喻重要位置。
  • 金縢秘:指重要的秘密文件。
  • 玉座新:指帝王的宝座。
  • 百揆:指百官。
  • 椽笔:指大笔,比喻重要的文书。
  • 商岩:指商山,比喻隐居之地。
  • 宣室:指帝王的宫室。
  • 蒲类:指蒲草,比喻柔弱。
  • 越裳:指南方的国家。
  • 谷城:地名,指隐居之地。
  • 神虎角名巾:指隐士的服饰。
  • 皂盖:指黑色的车盖。
  • 朱提:指红色的提梁。
  • 衣锦敕:指赐予的锦衣和敕令。
  • 望辕尘:指望见车尘,表示送别。
  • 剺面:指割面,表示悲痛。
  • 款段:指缓慢的步伐。
  • 写麒麟:指绘制麒麟,表示功绩。
  • 鹏休:指鹏鸟休息。
  • 蝇点:指微小的污点。
  • 疏傅:指疏远的师傅。
  • 脱骖:指解下马车。
  • 荣庭:指荣耀的庭院。
  • 三泖水:指三泖湖水。
  • 九峰山:指九座山峰。
  • 绿野:指绿色的田野。
  • 苍生:指百姓。
  • 听履:指听从命令。
  • 悬车:指悬挂的车子。
  • 蓬心:指心志不定。
  • 蒿目:指目光短浅。
  • 交泰否:指天地交合,否极泰来。
  • 云雷:指天象。
  • 中书考:指中书省的考核。
  • 上古淳:指上古时期的淳朴。
  • 平原投谒士:指在平原上投奔的士人。
  • 扫门人:指看门的人。
  • 沈湘:指沉没的湘水。
  • 扣阙书:指向朝廷上书。
  • 病草:指生病的草。
  • 瞻槐:指仰望槐树。
  • 山公:指山神。
  • 谷口:指山谷的入口。
  • 郑真:指郑国的真实。
  • 周地璞:指周地的璞玉。
  • 汉家薪:指汉家的柴薪。
  • 支离树:指形状奇特的树。
  • 庄生:指庄子。
  • 祝大椿:指祝愿长寿。

翻译

当年在朝廷中执掌教化之权,都将古代的训诲比作帝王的诏书。大道上显露出端正的仪态,深海中却偏要触碰龙的下巴。两道诏书照亮了中兴的光辉,千秋顾命见证了君臣的情谊。忠心自委于重要的秘密文件,赤手空拳重新扶持帝王的宝座。百官开始明白帝王的明察,普天之下只颂扬尧的仁德。戟门白天敞开,如同清水一般恒常,大笔挥洒,总是带来春意。已经见到辞去侯位的超然,不肯再开启门户,拟似平津。商山遍起,成为霖雨的泽地,宣室长扃,绝断鬼神的联系。蒲草画出的波浪中,鲸鱼顿时偃息,越裳梯岭上,雉鸟能够驯服。任由他得到序位,一同升迁,不为流言所动,频繁引退。归隐到谷城,黄色成为石头,挂着神虎角的名巾。峥嵘的皂盖在驰传中腾飞,灿烂的朱提捧着赐予的银子。内殿传来恩赐的衣锦敕令,东门泪满,望着车尘。九边蕃将争相割面,八座尚书尚未展眉。离去时身轻如燕,凭着缓慢的步伐,忧时的鬓发已写在麒麟上。鹏鸟休息六个月方才停息,蝇点般的污点反而被珍视。置酒可以与疏远的师傅一同纵情,脱下骖马,仍念及越生的贫困。荣耀的庭院中,兰畹芬芳相袭,眼中的荆花渐渐亲近。三泖水似乎增添了浩荡,九峰山忽然耸立嶙峋。那堪绿野的栖息地,转作苍生的顾盼身。听从命令,定会攀上赤舄,悬挂的车子应即改用蒲轮。蓬心下泽,知道难以改变,蒿目中原,忍心更论。天地会当交合泰来,云雷须自要亨通屯积。功名再续中书省的考核,风俗能还上古时期的淳朴。此时平原上的投奔士人,以往的丞相扫门人。沉没的湘水,些许音犹楚,扣阙书成,哭向秦。病草远能沾雨露,仰望槐树,高竟隔星辰。山公实已怜惜嵇绍,谷口宁容卧郑真。浮誉总为周地的璞玉,孤踪甘积汉家的柴薪。何时得托支离树,长伴庄生祝愿大椿。

赏析

这首作品是王世贞对徐相公南归的赠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对徐相公的敬仰和对其归隐生活的祝愿。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鸿逵夙表仪端羽”比喻徐相公的高尚品德,“骊海偏婴颔下鳞”则暗喻其面临的困境。整首诗语言华丽,情感深沉,既展现了徐相公的功绩和品德,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