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娄浒作
七月十八日,潮头何壮哉。
平驱银海立,忽卷雪山来。
汹汹喷晴雪,殷殷动远雷。
千艘催簸荡,万弩屈喧豗。
笑缓枚生发,争先伍相才。
老人惊未睹,尊酒喜重开。
飞瀑庐山破,奔流砥柱摧。
乾坤此三绝,欲返重徘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娄浒(hǔ):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娄江和浒浦,两者均在今江苏省境内。
- 银海:比喻波光粼粼的海面。
- 雪山:比喻汹涌的波涛。
- 汹汹:形容波涛声势浩大。
- 殷殷:形容雷声深沉。
- 喧豗(huī):形容声音嘈杂。
- 枚生:指西汉文学家枚乘,其《七发》中有关于观潮的描述。
- 伍相:指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相传他死后化为潮神。
- 砥柱:比喻坚强的支柱或中流砥柱。
翻译
七月十八日,潮水的气势多么壮观啊。它平稳地驱赶着海面,突然间卷起巨大的波涛,如同雪山一般涌来。波涛汹涌,喷涌出晴空下的白雪,雷声深沉,仿佛远处的雷鸣。上千艘船只被潮水催促着摇摆,万箭齐发般的声音在喧嚣中回荡。我笑着看着枚乘的头发被风吹乱,争先恐后地展现伍子胥的才华。老人惊讶于从未见过的景象,高兴地重新打开酒杯。飞瀑仿佛打破了庐山的宁静,奔流冲击着坚强的砥柱。天地间这三绝的景象,让人想要返回却又徘徊不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七月十八日娄浒观潮的壮观景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潮水的汹涌澎湃和声势浩大。诗中“平驱银海立,忽卷雪山来”等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潮水的力量和美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同时,诗人通过对枚乘和伍子胥的提及,增加了诗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尾的“乾坤此三绝,欲返重徘徊”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壮观景象的留恋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