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寄戚将军

岁庚在午旄头灭,太社摐金帝受俘。 珍重运筹三相国,坐谈生致五单于。 分茅不杀诸侯礼,互市全胜列郡租。 北阙请缨神自王,穷山卫虎识愁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岁庚在午:指庚午年,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
  • 旄头:古代一种军旗,此处指代敌军。
  • 太社摐金:太社指国家祭祀的地方,摐金指敲击金属乐器,表示庆祝胜利。
  • 帝受俘:皇帝接受俘虏,表示战争胜利。
  • 运筹:策划,谋略。
  • 三相国:指三位重要的辅政大臣。
  • 生致五单于:活捉了五位匈奴的首领。
  • 分茅:古代封赏土地的仪式。
  • 不杀诸侯礼:指对被俘的诸侯不杀,而是以礼相待。
  • 互市:指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 列郡租:指各郡县的税收。
  • 北阙请缨:北阙指朝廷,请缨指请求出征。
  • 神自王:指精神状态非常好,充满自信。
  • 穷山卫虎:比喻在边远地区守卫国家,如虎般勇猛。
  • 识愁无:不识愁滋味,即无忧无虑。

翻译

庚午年,敌军被消灭,国家在太社举行庆祝,皇帝接受了俘虏。 三位相国精心策划,坐谈间就活捉了五位匈奴首领。 封赏土地而不杀诸侯,以礼相待,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胜过了各郡县的税收。 在朝廷请求出征,精神状态非常好,如虎般勇猛地守卫边远地区,无忧无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胜利,通过具体的年份和事件,展现了国家的强盛和军事的胜利。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军事术语,如“旄头灭”、“太社摐金”、“生致五单于”等,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功底。同时,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强盛和军事胜利的自豪感,以及对和平贸易的重视,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见卓识。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