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岁庚在午:指庚午年,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
- 旄头:古代一种军旗,此处指代敌军。
- 太社摐金:太社指国家祭祀的地方,摐金指敲击金属乐器,表示庆祝胜利。
- 帝受俘:皇帝接受俘虏,表示战争胜利。
- 运筹:策划,谋略。
- 三相国:指三位重要的辅政大臣。
- 生致五单于:活捉了五位匈奴的首领。
- 分茅:古代封赏土地的仪式。
- 不杀诸侯礼:指对被俘的诸侯不杀,而是以礼相待。
- 互市:指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 列郡租:指各郡县的税收。
- 北阙请缨:北阙指朝廷,请缨指请求出征。
- 神自王:指精神状态非常好,充满自信。
- 穷山卫虎:比喻在边远地区守卫国家,如虎般勇猛。
- 识愁无:不识愁滋味,即无忧无虑。
翻译
庚午年,敌军被消灭,国家在太社举行庆祝,皇帝接受了俘虏。 三位相国精心策划,坐谈间就活捉了五位匈奴首领。 封赏土地而不杀诸侯,以礼相待,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胜过了各郡县的税收。 在朝廷请求出征,精神状态非常好,如虎般勇猛地守卫边远地区,无忧无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胜利,通过具体的年份和事件,展现了国家的强盛和军事的胜利。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军事术语,如“旄头灭”、“太社摐金”、“生致五单于”等,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功底。同时,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强盛和军事胜利的自豪感,以及对和平贸易的重视,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