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秋

· 成鹫
村童喧北里,野老报西成。 掩豆豚肩小,吹豳羯鼓鸣。 神鸦飞食肉,社鼠坐分羹。 醉舞黄花下,巫阳象版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喧闹,吵闹。
  • 西成:指秋天农作物的成熟。
  • 掩豆:遮盖豆类食物,这里指用豆类食物祭祀。
  • 豚肩:猪的肩膀部分,这里指用猪肉祭祀。
  • 吹豳:吹奏古代乐器,豳是古代地名,这里指豳地的音乐。
  • 羯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 神鸦:指祭祀时飞来吃祭品的乌鸦。
  • 社鼠:指在祭祀场所出没的老鼠。
  • 分羹:分享食物。
  • 巫阳:巫师,这里指巫师在祭祀中的角色。
  • 象版:古代祭祀时用来占卜的象牙版。

翻译

村里的孩童在北边喧闹,田野中的老人报告着秋天的丰收。 用豆类和猪肉进行祭祀,吹奏着古老的豳地音乐,羯鼓声响亮。 神鸦飞来吃祭品,社鼠也坐享其成,分享着食物。 在黄花丛中醉舞,巫师轻巧地使用象版进行占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农村秋天丰收后的祭祀场景,通过村童的喧闹、野老的报告、祭祀的仪式以及巫师的占卜,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农村的生活气息和宗教信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神鸦飞食肉”和“社鼠坐分羹”,巧妙地表达了祭祀活动的神圣与世俗并存的特点。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