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陈次伯用前韵

· 成鹫
呈桡舞棹学撑船,直入朱明第七天。 独往自惭归路晚,同游翻羡到家先。 短衣掩胫行方绽,破钵随身缀复全。 剩有残书将不去,留君窗下枕头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呈桡舞棹:(chéng ráo wǔ zhào),指划船的动作。
  • 朱明:指太阳。
  • 第七天:指极高的天空或境界。
  • 独往:独自前往。
  • 短衣掩胫:(yǎn jìng),指衣服短小,遮不住小腿。
  • 行方绽:(zhàn),指行走时衣服破损。
  • 破钵:破旧的饭碗。
  • 缀复全:(zhuì fù quán),指修补后恢复完整。
  • 残书:指未读完或残缺不全的书籍。

翻译

学习划船,舞动桨棹,直上高高的天空。 独自前往,自愧归途晚,与同伴游玩,反倒羡慕他们先到家。 短小的衣服遮不住小腿,行走中衣服破损,破旧的饭碗随身携带,修补后恢复完整。 只剩下未读完的书籍带不走,留你在窗下,枕着书睡觉。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学划船、独自旅行和留书枕眠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呈桡舞棹学撑船,直入朱明第七天”展现了诗人追求高远境界的决心,“独往自惭归路晚,同游翻羡到家先”则流露出对同伴的羡慕与自省。最后,“剩有残书将不去,留君窗下枕头眠”则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执着和对友人的深情。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