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疥用后山韵写怀

痒极肌难忍,爬深血有棱。 老亲令就枕,小婢问留灯。 屋漏频推瓦,床摇屡束藤。 同袍谁问疾,端愧玉台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病疥:指患疥疮,一种皮肤病。
  • 后山韵:指宋代诗人陈师道的诗韵,这里用其韵作诗。
  • 爬深血有棱:形容抓痒抓得皮肤出血,血迹斑斑。
  • 老亲:指年老的父母。
  • 就枕:指上床睡觉。
  • 小婢:年轻的婢女。
  • 问留灯:询问是否需要留灯。
  • 屋漏:屋子漏雨。
  • 频推瓦:频繁地推开瓦片,试图堵住漏雨的地方。
  • 束藤:用藤条捆绑固定,以防床摇晃。
  • 同袍:同穿一件衣服的人,比喻亲密的朋友或战友。
  • 问疾:探问病情。
  • 端愧:正感到惭愧。
  • 玉台僧:指高洁的僧人,这里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翻译

我因患疥疮而痒得难以忍受,抓得皮肤出血,血迹斑斑。 年老的父母让我上床休息,年轻的婢女询问是否需要留灯。 屋子漏雨,我频繁地推开瓦片试图堵住漏洞,床摇晃不稳,我多次用藤条捆绑固定。 亲密的朋友中,有谁来探问我的病情呢?我正感到惭愧,愧对那些品德高尚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自己因病疥而痒得难以忍受,以及家中漏雨、床摇晃等生活细节,表达了作者在病痛中的无奈和孤独。诗中“老亲令就枕,小婢问留灯”一句,既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又透露出作者因病而无法自理的窘境。结尾的“同袍谁问疾,端愧玉台僧”则抒发了作者对友情的渴望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表达了病中人的孤独与自省。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