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帝
令色司马何翩翩,警衣丞相独求怜。
吾闻谐子称嬖便,安得三公侔主权。
天下之心心同然,快意何当日自专。
封书还诏赖嘉宣,呕血髡钳青史传。
主威未行王业迁,平孺安能复秉鞭。
哀帝堪哀非六年,麒麟殿上已传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令色:美好的容貌。
- 司马:古代官职,此处指高官。
- 警衣:指穿着警卫服装。
- 丞相: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 谐子:指善于协调的人。
- 嬖便:宠幸和便利。
- 三公:古代官职,指太尉、司徒、司空,是最高的官职。
- 侔:相等,相当。
- 主权:最高的权力。
- 封书还诏:指封还皇帝的诏书,表示不同意。
- 嘉宣:指好的宣言或政策。
- 呕血髡钳:形容极度痛苦和折磨。
- 青史:史书。
- 王业:指帝王的基业。
- 平孺:指年轻的皇帝。
- 秉鞭:执掌政权。
- 哀帝:指历史上某个哀伤的皇帝。
- 麒麟殿:宫殿名,象征吉祥。
翻译
那位容貌美好的司马是多么地翩翩风度,穿着警卫服装的丞相独自寻求皇帝的怜悯。我听说善于协调的人因为宠幸而得到便利,怎能允许三公与皇帝的权力相等。天下人的心意都是相同的,对于快意的事情,怎能总是由皇帝一人专断。封还皇帝的诏书并依赖好的政策宣言,极度痛苦和折磨的情景在史书中流传。皇帝的威严未能实施,帝王的基业已经转移,年轻的皇帝怎能再次执掌政权。哀帝的悲哀并非只有六年,麒麟殿上已经传出了贤者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官职和政治现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权力分配和政治运作的深刻思考。诗中“令色司马”与“警衣丞相”形象生动,体现了对高官的描绘和对政治角色的关注。通过对“三公侔主权”和“天下之心心同然”的讨论,诗人表达了对权力平衡和民意的重视。结尾处对“哀帝”的哀悼,以及麒麟殿上传贤的叙述,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政治的独到见解。
郭之奇的其他作品
- 《 追和张曲江感遇诗步韵四首 》 —— [ 明 ] 郭之奇
- 《 修邑志成感赋四律 》 —— [ 明 ] 郭之奇
- 《 望 》 —— [ 明 ] 郭之奇
- 《 杨承之以谒虔州王文成祠诗见示用韵 》 —— [ 明 ] 郭之奇
- 《 乞绛不与而与碧兼为花神解嘲 》 —— [ 明 ] 郭之奇
- 《 游滁山二十咏闰正前望冯邺仙大正邀游醉翁亭 》 —— [ 明 ] 郭之奇
- 《 过采石吊李白墓四首一快其遇知章也 》 —— [ 明 ] 郭之奇
- 《 人日读高达夫杜子美寄酬之什 》 —— [ 明 ] 郭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