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树

携我烟霞意,销磨时俗心。 短墙尘事隔,庭树颇萧森。 少女攀枝出,水龙抱叶吟。 气染湘波绿,声流越浦阴。 两地三千里,楚歌异越音。 谁分云梦滴,转益珠溟深。 日暮凉烟起,烟内有栖禽。 念尔归飞翼,遥思招隐林。 曾是夙怀想,积岁渺难寻。 人生坐如此,何以慰升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烟霞:指山水之间的美景。
  • 时俗心:指世俗之心,即尘世间的杂念和欲望。
  • 萧森:形容树木茂密而显得阴暗。
  • 水龙:此处可能指水中的龙形物,或比喻水流的声音。
  • 湘波:指湘江的水波。
  • 越浦:指越地的水边。
  • 云梦:古代湖泽名,在今湖北省境内。
  • 珠溟:指大海,比喻深远。
  • 招隐林:指隐居的山林。

翻译

我带着对山水美景的向往,来消磨心中的世俗之念。 短墙之外是尘世的喧嚣,而庭院中的树木却显得阴暗而茂密。 少女攀着树枝出来,水中的龙形物抱着叶子吟唱。 气息染绿了湘江的水波,声音流向越地的水边。 两地相隔三千里,楚地的歌声与越地的音调不同。 谁能分辨云梦泽的滴水声,反而使大海显得更加深远。 日暮时分,凉烟升起,烟雾中栖息着禽鸟。 我想念那些归飞的鸟儿,遥想着隐居的山林。 这些一直是我的夙愿,但积年累月却难以寻觅。 人生就是这样,如何才能安慰那些起伏不定的心情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庭院树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中“烟霞意”与“时俗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后文通过对湘波、越浦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以景抒情,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