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字

彩笔淩空写不休,分行连属思悠悠。 若非边士传征苦,应是闺人寄别愁。 衔出寒芦横铁画,飞来新月凑银钩。 人间竞学钟王体,真迹依稀更可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彩笔:指代书写工具,这里比喻大雁飞行的轨迹。
  • 淩空:凌空,指在空中。
  • 写不休:不停地书写。
  • 连属:连接,连续。
  • 思悠悠:思绪连绵不断。
  • 边士:边疆的士兵。
  • 传征苦:传递战争的苦难。
  • 闺人:指妇女。
  • 寄别愁:寄托离别的忧愁。
  • 衔出寒芦:指大雁衔着寒冷的芦苇。
  • 横铁画:比喻大雁飞行的轨迹像铁画一样横亘。
  • 飞来新月:比喻大雁飞行的形状像新月。
  • 凑银钩:聚集成银钩的形状。
  • 钟王体:指钟繇和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 真迹:真正的书法作品。
  • 依稀:模糊不清的样子。
  • 更可求:更加值得追求。

翻译

彩色的笔在空中不停地书写,分行的轨迹连绵不断,思绪也随之飘荡。如果不是边疆的士兵传递战争的苦难,那就是家中的妇女寄托离别的忧愁。大雁衔着寒冷的芦苇,飞行的轨迹像铁画一样横亘,又像新月聚集成银钩的形状。人间竞相学习钟繇和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但真正的书法作品却更加模糊不清,更加值得追求。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比喻大雁飞行的轨迹为书写,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相结合。诗中“彩笔淩空写不休”等句,以书写比喻大雁飞行的轨迹,形象生动。后文通过“边士传征苦”与“闺人寄别愁”的对比,展现了战争与离别给人们带来的双重苦难。结尾提到人间竞相学习书法,但真迹却难以寻觅,暗示了真正的美好往往难以捉摸,更加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的追求。

陈大纶

陈大纶,顺德人。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官南雄府教授。事见清康熙《顺德县志》卷六。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