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胡一斋同年还乡

· 陈繗
点铁原来要作金,文章成器此生心。 微名已著登科甲,薄职偏教入翰林。 晓曙进参丹陛近,春风歌咏玉堂深。 一官万里无他报,两字清高是好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点铁:比喻将平凡的事物转化为珍贵之物,这里指写作。
  • 成器:成为有用之才。
  • 微名:谦辞,指自己的名声。
  • 登科甲: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
  • 薄职:谦辞,指自己的官职不高。
  • 翰林:指翰林院,是明清两代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署。
  • 丹陛:指皇帝的御座,也泛指皇宫。
  • 玉堂:指翰林院,也泛指高雅的文学场所。
  • 清高:指品德高尚,不随波逐流。

翻译

原本想要将平凡的文字转化为金子般的珍贵,我的文章能够成为有用之才,这是我一生的心愿。 虽然我的名声不大,但我已经通过了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尽管我的官职不高,却有幸进入了翰林院。 清晨进宫参见皇帝,御座近在咫尺,春风中在翰林院里吟咏诗歌,感受文学的深远。 虽然我只有一个小小的官职,远赴万里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报答,但“清高”二字,是我最好的声音。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豪和对官职的淡泊。诗中,“点铁成金”和“文章成器”展现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自信和追求,而“微名已著登科甲”和“薄职偏教入翰林”则体现了作者对功名的谦逊态度。最后两句“一官万里无他报,两字清高是好音”更是强调了作者对清高品格的坚持,即使在远离家乡的官职上,也以清高的品格为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和品格的双重追求。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