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旧叶城有感,是时两弟已行五六日矣,三弟留题荒亭

昔年飞舄处,此日倍酸辛。 白骨三家市,青燐一水滨。 异乡均苦乐,兄弟各风尘。 凄断惠连句,荒亭墨沈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飞舄(xì):古代一种轻便的鞋子,这里指行走。
  • 酸辛:悲伤痛苦。
  • 白骨:指战争或灾难后遗留的尸骨。
  • 三家市:形容人烟稀少,只有三户人家的小村落。
  • 青燐:指磷火,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化作青燐。
  • 一水滨:水边。
  • 异乡:外地,他乡。
  • 风尘:比喻旅途的艰辛,也指人生的困苦。
  • 凄断:凄凉至极。
  • 惠连句:指美好的诗句,惠连是古代传说中的才子,其诗句被认为是佳作。
  • 荒亭:荒废的亭子。
  • 墨沈新:指新近留下的墨迹。

翻译

当年行走过的地方,今天倍感悲伤。 白骨散落在只有三户人家的小村落,青燐在水边闪烁。 在他乡我们同样经历苦乐,兄弟们各自承受着旅途的艰辛。 凄凉至极的是那些美好的诗句,荒废的亭子里新近留下了墨迹。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诗中通过“白骨”、“青燐”等意象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增强了诗的悲怆氛围。同时,“异乡均苦乐,兄弟各风尘”反映了作者与兄弟们在异乡的共同遭遇和各自承受的艰辛,体现了深厚的兄弟情谊。最后,“凄断惠连句,荒亭墨沈新”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诗句的怀念和对现实荒凉的无奈。

袁宗道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