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豸冠(zhài guān):古代执法官吏戴的帽子,这里指代执法官吏。
- 虎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虎形信物,象征权威。
- 范滂:东汉时期的名臣,以清廉著称。
- 澄清志:指有志于澄清世事,整顿朝政。
- 黄霸:西汉时期的名臣,以治理地方著称。
- 抚字功:指治理地方,安抚百姓的功绩。
- 讴歌:歌颂,赞美。
- 声藉藉:形容名声很大,广为人知。
- 民物气:指民众的生活气息和精神状态。
- 融融:和谐,温暖。
- 金瓯底:比喻稳固的地位或名声。
- 恩波:比喻恩泽。
- 泮宫:古代的学校,这里指教育机构。
翻译
昔日戴着执法官吏的帽子居住在汉北,如今持有虎形信物镇守山东。范滂素有整顿朝政的志向,黄霸擅长施展治理地方的功绩。数月来,民众的赞美声此起彼伏,一时间民众的生活气息和精神状态都显得和谐温暖。姓名已经稳固如金瓯,期望恩泽能够惠及教育机构。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境遇,赞颂了李相的政绩和威望。诗中运用了范滂和黄霸的典故,强调了李相既有整顿朝政的志向,又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后两句描绘了民众对李相的广泛赞誉和其治理下的和谐景象,表达了对李相的敬仰和对未来恩泽普及教育的期望。
曹伯启
元济宁砀山人,字士开。李谦弟子,笃于学问。世祖至元中为兰溪主簿,累迁常州路推官,明于决狱。延祐间历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五年,为司农丞,至江浙议盐法,置六仓,规定输运之期、出纳次序。至治间历官集贤学士、侍御史,迁浙西廉访使。泰定帝时,辞官归,优游乡社。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所奖借名士尤多。有《汉泉漫稿》,一作《曹文贞公诗集》。
► 446篇诗文
曹伯启的其他作品
- 《 看星 》 —— [ 元 ] 曹伯启
- 《 子方心困二隐君屡以书疏相问因伯亨都司赴召亟联数语寄谢 》 —— [ 元 ] 曹伯启
- 《 九日月下小酌咏怀四首 》 —— [ 元 ] 曹伯启
- 《 和曹彦礼书怀六首 其五 》 —— [ 元 ] 曹伯启
- 《 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十首 》 —— [ 元 ] 曹伯启
- 《 题伏波将军庙 》 —— [ 元 ] 曹伯启
- 《 题朱孝子卷后二首 其二 》 —— [ 元 ] 曹伯启
- 《 寄高文甫治书略寓自劾之意 》 —— [ 元 ] 曹伯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