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题大雷山桃源汪氏桃隐

· 张翥
南北二十里,两山中过云。 采芝随鹿去,拾果与猿分。 酒熟青田核,羹香碧涧芹。 非君播诗句,那得世人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大雷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桃源:指理想的避世隐居之地,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汪氏:姓氏,指居住在大雷山桃源的人。
  • 桃隐:隐居于桃花源中。
  • 采芝:采摘灵芝,芝是一种传说中的仙草。
  • 青田核:指青田石制成的酒杯,青田石是一种名贵的石材。
  • 碧涧芹:生长在清澈山涧边的芹菜。

翻译

南北二十里,两山之间云雾缭绕。 随着鹿儿采摘灵芝,与猿猴分享拾得的果实。 用青田石酒杯盛放的美酒已经成熟,山涧边的芹菜煮成的羹汤香气四溢。 若非你传播诗句,世人怎能得知这隐居之地的美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隐居山林的宁静画面,通过“采芝随鹿去,拾果与猿分”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诗中“酒熟青田核,羹香碧涧芹”不仅体现了隐居生活的自给自足,也表达了对于简朴生活的赞美。最后两句“非君播诗句,那得世人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于外界知晓这份宁静的期待。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