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故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参军国事太傅中军右丞相征北大将军魏国公中山徐武宁王达

高皇下江南,鄂公实军冠。 喑呜人尽靡,跳荡敌中断。 彭蠡赭汉宫,吴台筑京观。 长驱搏燕都,单于夜奔窜。 遂与中山王,功割天下半。 辕门落天星,短造屈长算。 如砺身后盟,抚髀异时叹。 寂寂踰百年,帝纶复昭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喑呜(yīn wū):形容声音低沉而有力。
  • :倒下,这里指被打败。
  • 彭蠡:即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 (zhě):红色,这里指血迹。
  • 京观:古代战争中,胜利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的尸体堆积起来,封土而成的高冢。
  • 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称号。
  • :磨刀石,比喻长久不变。
  • 抚髀(fǔ bì):抚摸大腿,表示惋惜或思考。
  • 帝纶:帝王的诏令。

翻译

高皇(明太祖朱元璋)南下征服江南,鄂公(徐达)实际上是军队的领袖。他的声音低沉有力,使得所有人都被打败,他的军队跳跃前进,敌人被从中切断。在彭蠡湖(鄱阳湖)血染汉宫,吴地建立了京观以纪念胜利。长驱直入攻打燕都(北京),匈奴的单于连夜逃窜。因此与中山王(徐达)一起,他们的功绩分割了天下的半壁江山。辕门落下天上的星辰,短小的刀剑屈服于长远的计谋。如磨刀石般的誓言在死后依然坚定,抚摸大腿的异时叹息。沉寂了超过百年,帝王的诏令再次昭示辉煌。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英勇与功绩。诗中通过描绘徐达在战场上的威武形象和其对明朝建立的巨大贡献,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历史地位。诗中“喑呜人尽靡”和“跳荡敌中断”生动描绘了徐达的勇猛和战场的激烈,而“遂与中山王,功割天下半”则直接点明了他的功勋。最后,通过对徐达身后荣誉的提及,表达了对其不朽功业的敬仰和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对徐达这一历史人物的生动写照。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