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
吾怜革除际,诸贤何不辰。
齐黄既首祻,希直亦谋臣。
白刃亘天来,谁能保生存。
桓桓铁尚书,血战挫燕人。
捐脰不肯回,一死识其真。
魏公椒房旧,大义乃灭亲。
下见武宁王,慨焉不辱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革除:指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
- 不辰:不逢时,指生不逢时。
- 齐黄:指齐泰和黄子澄,建文帝的重要谋臣,后被朱棣处死。
- 首祻:指被处死。
- 希直:指方孝孺,建文帝的另一位重要谋臣,后被朱棣处死。
- 白刃:指锋利的刀剑。
- 亘天:横贯天空,形容战争的惨烈。
- 桓桓:威武的样子。
- 铁尚书:指铁铉,建文帝的将领,后被朱棣处死。
- 捐脰:指断头,牺牲。
- 魏公:指徐达,明初名将,封魏国公。
- 椒房:指皇后的宫殿,这里指徐达的女儿是朱棣的皇后。
- 武宁王:指徐达,因其封地在武宁,故称。
翻译
我爱怜那些在革除时期,生不逢时的诸位贤士。齐泰和黄子澄已经首当其冲被处死,方孝孺也是一位谋臣。锋利的刀剑横贯天空而来,谁能保证生存?威武的铁尚书,血战挫败了燕人。他捐躯断头也不肯回头,一死彰显了他的真实。魏公是皇后的父亲,他坚守大义,甚至灭亲。他面对武宁王,慨然不辱没自己的身份。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明初建文帝时期忠臣烈士的哀悼与敬仰。诗中,“革除际”指的是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这一时期许多忠于建文帝的臣子被杀。诗人通过提及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的牺牲,以及铁铉的英勇抵抗,展现了他们的忠诚与牺牲精神。最后提及徐达,虽其女为朱棣皇后,但他仍坚守大义,不辱没身份,体现了诗人对忠义之士的崇高敬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沉痛而崇高。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怀王参政明辅 》 —— [ 明 ] 王世贞
- 《 赠张老 》 —— [ 明 ] 王世贞
- 《 皇哉之什十一章 》 —— [ 明 ] 王世贞
- 《 送表兄出居 》 —— [ 明 ] 王世贞
- 《 王山人承父赴顾益卿中丞之约道经锡山诣陈稚登言别陈为叙出塞之艰涕泗不已承父愀然返棹作四绝句记之余属和焉 》 —— [ 明 ] 王世贞
- 《 赠子与 》 —— [ 明 ] 王世贞
- 《 陈司理公与余有国士之知二纪馀矣其犹子太史君会于蓟门始成此寄 》 —— [ 明 ] 王世贞
- 《 王怀中先生泉人也与余有通家分年七十有七矣貌壮丽健举止饮啖兼人既深东越建昌之学又善语玄素之秘访余弇中颇倾向言事诸少而刺辇上君子寻飘然远别得排律八韵赠之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