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商君:指商鞅,战国时期秦国的著名改革家。
- 挟(xié):利用。
- 强力:强大的力量或权势。
- 焉能:怎能。
- 牖下(yǒu xià):指家中,牖指窗户。
- 隃(yú):超越,这里指超出常理。
- 华衮(huá gǔn):华丽的官服,这里指高官显爵。
- 滋谤(zī bàng):增加诽谤,引起非议。
- 中丞相:指宰相,中丞是古代官职,后用来泛指宰相。
- 仲达:指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 策有走:指有逃走的计策。
- 燕公:指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的君主。
- 雠(chóu):仇敌。
- 人巧:人的智谋或手段。
- 一旦伸:一旦施展。
- 天威:天子的威严或权力。
- 畴能抗(chóu néng kàng):谁能抵抗。
- 翻覆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形容权力的变化无常。
- 理非诳(lǐ fēi kuáng):道理不是欺骗。
翻译
商鞅利用他的强力,怎能真正使秦王服从呢? 即使在家中,他的行为也已经超越了常理, 穿上华丽的官服,只会引来更多的诽谤。 为何那些小人的阴谋,还能再立一个中丞相? 司马懿有逃走的计策,燕昭王的仇敌可以被遗忘。 人的智谋一旦施展,天子的威严又有谁能抵抗? 万事如同翻手覆手,虽然变化无常,但道理不是欺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商鞅、司马懿等历史人物的提及,探讨了权力、智谋与天命之间的关系。诗中,“商君挟强力”与“牖下亦已隃”对比,揭示了权力的局限性和个人行为的非理性。后文通过“人巧一旦伸,天威畴能抗”表达了对人智与天命的思考,认为人的智谋可以对抗天命,但这种对抗并非无理,而是基于一定的道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