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履山房二章为醉梦生赋上言感下言适也
丙舍依墓田,丁年托林薮。
平湖址吾前,崇山障其后。
苍翠日夕滋,时能逗窗牖。
梅花及桃李,谷量若升斗。
造物使之奢,何必皆已有。
主人不恒出,出则呼顾叟。
缓步以当车,信足足不负。
是故安履名,无妨徇俗口。
益以废丘瘠,与室长相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丙舍:古代指墓旁的房屋。
- 丁年:壮年。
- 林薮:山林水泽,泛指隐居的地方。
- 崇山:高山。
- 窗牖:窗户。
- 谷量:比喻数量多,如同谷物一样可以计量。
- 造物:指自然界,大自然。
- 恒出:经常外出。
- 顾叟:指照顾老人的仆人。
- 缓步:慢慢地走。
- 信足:指脚步稳健。
- 安履:安逸的步履,比喻生活安逸。
- 徇俗口:迎合世俗的口味。
- 废丘瘠:指废弃的丘陵和贫瘠的土地。
- 与室长相守:与家室长久相伴。
翻译
我居住在靠近墓地的房屋,壮年时隐居在山林水泽之间。平坦的湖泊在我面前展开,高大的山峰在我背后作为屏障。苍翠的景色日夜生长,时常映入我的窗户。梅花和桃李花,数量之多如同谷物一样可以计量。大自然让它如此丰富,何必都是我自己的呢。主人不常外出,出去时会呼唤照顾老人的仆人。慢慢地走当作乘车,脚步稳健不会感到疲惫。因此,我用“安履”来命名,不介意迎合世俗的口味。再加上废弃的丘陵和贫瘠的土地,与家室长久相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宁静安逸的心态。诗中“平湖址吾前,崇山障其后”等句,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烘托出隐居者的超然心境。后文通过对主人生活细节的描写,如“缓步以当车,信足足不负”,进一步体现了隐居生活的自在与舒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