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唐仁卿登谢公墩
驱车出广陌,言访谢公墩。
维时当朱明,霁景荡平原。
轻霞浮夕照,远树澹芳村。
习习薰风来,披襟涤嚣烦。
眷言同心侣,山水供清尊。
抗迹避城市,高咏狎兰荪。
缅怀东山俦,往事难具论。
逝者不可作,吊古空苔痕。
而我与之子,吏隐偕白门。
俯仰薄羁束,风雅霭孤骞。
努力崇明德,寤言矢无谖。
安知千载名,不与此山存。
长啸过古刹,幽意已忘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朱明:指夏季。
- 霁景:晴朗的景色。
- 薰风:和风,常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 嚣烦:喧嚣烦扰。
- 抗迹:高洁的行为。
- 狎兰荪:亲近兰花,比喻与高洁之士交往。
- 东山俦:指东晋名士谢安,他曾在东山隐居。
- 具论:详细讨论。
- 白门:南京的别称。
- 风雅:文雅,这里指文人的风度和才华。
- 孤骞:孤独高飞,比喻超群脱俗。
- 明德:美德。
- 寤言:醒着说话,指清醒时的誓言。
- 无谖:不欺骗,不变。
- 幽意:深远的意境或情感。
翻译
驾车驶出宽阔的大道,目的是拜访谢公墩。正值夏季,晴朗的景色铺展在平原上。轻柔的晚霞浮现在夕阳下,远处的树木和芳香的村庄显得宁静淡雅。和风习习,带来了初夏的气息,我敞开衣襟,洗涤心中的喧嚣烦扰。深情地思念着与我志同道合的伴侣,山水间我们共饮清酒。我们以高洁的行为避开城市的喧嚣,与高雅之士亲近,共同吟咏。怀念东晋名士谢安,他的往事难以详细讨论。逝去的人无法复生,我们只能凭吊古迹上的苔痕。而我与你,作为官吏隐居在南京,对周围环境感到不满,我们的风雅和才华如孤独的飞鸟。我们努力培养美德,清醒时发誓不变。谁知道千载之后的名声,不会与这座山共存。长啸着经过古老的寺庙,深远的意境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访问谢公墩的情景,通过对夏日平原、轻霞夕照、远树芳村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诗中,作者表达了对高洁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名士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高尚品德的崇尚。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
王弘诲的其他作品
- 《 送水部周明宇兵备淮扬 》 —— [ 明 ] 王弘诲
- 《 扈驾功德寺陪李大司寇于徐二学士登西山对月三首 》 —— [ 明 ] 王弘诲
- 《 题画 》 —— [ 明 ] 王弘诲
- 《 石佛寺 》 —— [ 明 ] 王弘诲
- 《 曲江拜张文献祠 》 —— [ 明 ] 王弘诲
- 《 癸丑七月八日贱生七十有二初度日举高年会约家兄八十翁德铭偕莫吴周程褚五老在坐合五百馀岁爰赋诗五言古风七章以侑寿觞云 》 —— [ 明 ] 王弘诲
- 《 送翟从先布衣奉母还粤 》 —— [ 明 ] 王弘诲
- 《 同黎岱屿年丈海珠寺眺望 》 —— [ 明 ] 王弘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