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五子篇赵太史用贤
胡郎天挺豪,弱龄富篇咏。
突窥济南室,摆脱信阳境。
高岭秀繁条,何所不辉映。
顺风扬妙音,畴能不倾听。
沈思穷正变,广心饶比兴。
牛耳终自归,蛾眉竟谁并。
已睹千刃翔,徒劳众口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末五子:指明代文学家赵用贤,因其文学成就位列“五子”之末,故称。
- 赵太史用贤:赵用贤,明代文学家,曾任太史。
- 天挺:天赋卓越。
- 弱龄:年轻时。
- 篇咏:诗文创作。
- 济南室:指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诗风,李攀龙是济南人。
- 信阳境:指明代文学家何景明的诗风,何景明是信阳人。
- 高岭:比喻赵用贤的文学成就高。
- 繁条:茂盛的枝条,比喻赵用贤的诗文丰富。
- 辉映:光彩照耀。
- 妙音:美妙的音乐,比喻赵用贤的诗文。
- 倾听:仔细听。
- 沈思:深思。
- 正变:指诗歌的正体和变体。
- 广心:心胸开阔。
- 比兴: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和起兴。
- 牛耳: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牛耳于珠盘,由主盟者执盘,因称主盟者为“执牛耳”,比喻在某方面居领导地位。
-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比喻其他文人。
- 千刃:千仞,形容极高。
- 翔:飞翔。
- 众口竞:众人议论纷纷。
翻译
胡郎天赋卓越,年轻时就富于诗文创作。他突然窥见李攀龙的诗风,摆脱了何景明的诗境。他的文学成就如高岭上的繁茂枝条,无处不显得光彩照耀。他的诗文如同顺风传来的美妙音乐,谁能不仔细倾听呢?他深思熟虑诗歌的正体和变体,心胸开阔,擅长运用比喻和起兴。他最终自居文学领袖的地位,谁又能与他并肩呢?已经看到他如千仞高飞,众人议论纷纷也只是徒劳。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赵用贤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和领导地位。诗中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赵用贤的文学才华和影响力。诗人通过对赵用贤与其他文学家的比较,突出了赵用贤的独特地位和无可比拟的文学造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赵用贤的极高评价和敬仰之情。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黄白仲以二十绝句见投答之得六首 》 —— [ 明 ] 王世贞
- 《 吴孺子游人间仅一瓢后破书此慰之 》 —— [ 明 ] 王世贞
- 《 送王太史胤昌册封关内便道省寿太夫人 》 —— [ 明 ] 王世贞
- 《 余自解郧节归耕无事屈指贵游申文外之好者得十人次第咏之袁太常洪愈 》 —— [ 明 ] 王世贞
- 《 末五子篇赵太史用贤 》 —— [ 明 ] 王世贞
- 《 病甚怀于鳞却寄 》 —— [ 明 ] 王世贞
- 《 助甫远驾见访遂成四章情见乎辞 》 —— [ 明 ] 王世贞
- 《 阮郎归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