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 岑参
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树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长不改。 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外不须关。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更不还。 苍苔白骨空满地,月与古时长相似。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故人方乘使者车,吾知郭丹却不如。请君时忆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函谷关:古代中国著名的关隘,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境内,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北的重要通道。
  • 崩城毁壁:指函谷关的城墙和壁垒已经部分崩塌毁坏。
  • 草蔓:蔓生的草本植物。
  • 空谷:空旷的山谷。
  • 旧山:指函谷关所在的山脉。
  • 圣朝:指当时的唐朝,意指国家强盛,四方来朝。
  • 无外:指国家疆域广阔,没有外敌。
  • 白马公孙: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公孙杵臼,他曾骑白马过函谷关。
  • 青牛老人:指老子,传说他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不知所终。
  • 郭丹:东汉时期的官员,以廉洁著称。

翻译

你难道没看见那函谷关,城墙崩塌,壁垒毁坏,至今依然屹立。树根和蔓生的草本植物遮盖了古老的通道,空旷的山谷千年不变。

这里寂寞无人,只有旧日的山峦依旧。在强盛的唐朝,四方来朝,没有外敌,这样的关隘已不再需要。传说中的白马公孙去了哪里?骑青牛的老子更是不再回来。

地上满是苍苔和白骨,月亮与古代一样,长存不变。野花不认识过往的行人,山鸟也未曾见过关吏。

我的老朋友正乘着使者的车马,我知道他的廉洁可能不如郭丹。请你时常记得我这个关外的客人,当你行至关西时,多给我写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函谷关的描写,展现了其历史沧桑和自然景观的永恒。诗中,“崩城毁壁”与“空谷千年”形成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后文通过提及“白马公孙”和“青牛老人”,引入了神话传说,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对书信的期待,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岑参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