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事艺:技艺,技能。
- 孝廉郎:古代对有德行和才能的官员的尊称。
- 秋萤:秋天的萤火虫,比喻微弱的光。
- 盈案:满桌,这里指照亮整个书桌。
- 邻烛:邻居的烛光。
- 馀光:剩余的光亮。
- 不满行:不足以照亮一行字。
- 鹄箭:箭靶,比喻目标或标准。
- 亲疏:亲近与疏远。
- 桂花:一种香气浓郁的花。
- 高下:高低,优劣。
- 明时:清明时代。
- 公道:公正的道理或行为。
- 锥锋:锥子的尖端,比喻才能。
- 久在囊:长时间藏在袋子里,比喻才能被埋没。
翻译
如果说精通技艺是长处,那么词人的才华又怎能与孝廉郎相比。秋天的萤火虫那微弱的火焰难以照亮整个书桌,邻居的烛光剩余的光亮也不足以照亮一行字。箭靶的亲疏虽有不同,但桂花的香气无论高低都是一样的。在清明时代,公正的道理还是值得信赖的,不要让才能长时间被埋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秋萤”与“邻烛”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才华与德行的看法。诗中,“秋萤”和“邻烛”象征着微不足道的才华,而“孝廉郎”则是德才兼备的典范。后两句则通过“鹄箭”和“桂花”的比喻,强调了无论才能大小,其价值都是一样的。最后,作者呼吁在清明时代,应该公正地评价和使用人才,不让任何有才能的人被埋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公正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