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望尧

若说精通事艺长,词人争及孝廉郎。 秋萤短焰难盈案,邻烛馀光不满行。 鹄箭亲疏虽异的,桂花高下一般香。 明时公道还堪信,莫遣锥锋久在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事艺:技艺,技能。
  • 孝廉郎:古代对有德行和才能的官员的尊称。
  • 秋萤:秋天的萤火虫,比喻微弱的光。
  • 盈案:满桌,这里指照亮整个书桌。
  • 邻烛:邻居的烛光。
  • 馀光:剩余的光亮。
  • 不满行:不足以照亮一行字。
  • 鹄箭:箭靶,比喻目标或标准。
  • 亲疏:亲近与疏远。
  • 桂花:一种香气浓郁的花。
  • 高下:高低,优劣。
  • 明时:清明时代。
  • 公道:公正的道理或行为。
  • 锥锋:锥子的尖端,比喻才能。
  • 久在囊:长时间藏在袋子里,比喻才能被埋没。

翻译

如果说精通技艺是长处,那么词人的才华又怎能与孝廉郎相比。秋天的萤火虫那微弱的火焰难以照亮整个书桌,邻居的烛光剩余的光亮也不足以照亮一行字。箭靶的亲疏虽有不同,但桂花的香气无论高低都是一样的。在清明时代,公正的道理还是值得信赖的,不要让才能长时间被埋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秋萤”与“邻烛”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才华与德行的看法。诗中,“秋萤”和“邻烛”象征着微不足道的才华,而“孝廉郎”则是德才兼备的典范。后两句则通过“鹄箭”和“桂花”的比喻,强调了无论才能大小,其价值都是一样的。最后,作者呼吁在清明时代,应该公正地评价和使用人才,不让任何有才能的人被埋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公正的渴望。

李咸用

李咸用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 196篇诗文